词条 | 岁寒堂诗话 |
释义 | 岁寒堂诗话 宋代诗论著作。2卷。张戒著。本书约成于南宋初年。原本已亡佚;今所传本乃清代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载增补而成,厘为上、下两卷,上卷集中阐发诗学见解,下卷则专评杜甫的诗作。近人丁福保曾将其辑入《历代诗话续编》。 张戒论诗主张的核心内容是“言志”,《四库全书总目》曾称其“始明言志之义,而终以无邪之旨”。书中突出地强调:“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主张“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意有余,汹涌而后发”,反对“预设法式”,“为文造情”。张戒重视“言志”,但亦不绝对排斥“咏物”。他认为“咏物”当以感兴为基础,“目前之景,适与意会”,服从于“言志”,同时,要能“高得其格致韵味,下得其形似”,从而达到“本不期于咏物,而咏物之工,卓然天成”的境地。 根据“言志”为本的思想,张戒将历代诗作分为5等,“国朝诸人诗为一等,唐人诗为一等,六朝诗为一等,陶、阮、建安七子、两汉为一等,风骚为一等”,高扬《诗经》、《楚辞》的传统,而于苏轼、黄庭坚则大加贬抑。他批评“子瞻以议论为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认为“苏黄用事押韵之工,至矣尽矣,然究其实,乃诗人中一害,使后生只知用事押韵之为诗,而不知咏物之为工,言志之为本也,风雅自此扫地矣”,因此断言诗道正“坏于苏、黄”。 在诗歌艺术表现方面,张戒主张“其词婉,其意微,不迫不露”,含蓄蕴藉,反对“词意浅露,略无余蕴”。由此,他对白居易颇为不满,指责其“词伤于太烦”,“意伤于太尽”,“景物失于太露”。 《岁寒堂诗话》问世之时,苏、黄之学正盛,而张戒能力排流俗,独抒己见,透露出了诗论风气变迁的重要迹象。因此,《岁寒堂诗话》在宋代诗论发展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亦产生过一定影响。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1称:“吾于宋人诗话,严羽之外,只服张戒《岁寒堂诗话》为中的。”今人郭绍虞《宋诗话考》认为,《岁寒堂诗话》“为沧浪之先声”,“在宋人诗话中固不得不推为重要之著作”。 杨铸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963-196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