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曹操2
释义
曹操2

元明之际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人物。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年方20,举孝廉,讨黄巾,拜骑都尉,迁济南相。散家财,合义兵共讨董卓,名才渐显。李傕、郭汜作乱,曹操破之,奉汉献帝迁都许昌,自为大将军,进为丞相,加九锡,封魏王,权倾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善于招纳贤士,有一批文人武将归服;伐袁绍、袁术,灭张鲁,征乌桓,讨吴蜀,机智通达,不避艰险,雄才大略。但为人诡诈,性多猜疑。他谋刺董卓失败出逃,其友吕伯奢热情款待,疑其害己,竟杀吕全家,奉行“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哲学;凶残暴戾,假仁假义。他为报父仇,进攻徐州,所到之处,杀戮人民;他军中缺粮,先命令粮官用小斛发军粮,然后又斩粮官,来平息众怒:因痛恨祢衡而假手黄祖杀之,忌恨杨修就加以扰乱军心的死罪;为防范别人行刺而装“梦中杀人”。曹操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奸雄形象。这与历史上的曹操有较大的出入。三国故事在演变中,从现存元刊本《全相三国志平话》开始,就有“拥刘(备)反曹”的倾向;经明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直到清人毛宗岗改定《三国演义》,这种倾向更明显,曹操阴险奸诈的一面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后来出现的一批有关三国的戏曲,如《捉放曹》、《击鼓骂曹》等演曹操事,都把曹操作为一个奸雄来表现。郭沫若写历史剧《蔡文姬》,立意就是为曹操翻案。虽然颇有争议,但曹操无疑是古典小说中最丰满、最成功的形象之一。

吴圣昔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310-531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19: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