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与李生论诗书 |
释义 | 与李生论诗书 唐代诗论文章。司空图著。收于《司空表圣文集》卷2。司空图在文章中着重从韵味的角度论述了诗歌的意境创造,指出:“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於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文章强调诗歌要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能给读者留下联想与回味的充分余地,这较为准确地揭示了诗歌意境的审美特征。司空图的韵味说在文艺思想史上产生过较深远的影响,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清代王士禛的神韵说都与其有一定的承继关系。 汪蓼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6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