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恽敬
释义
恽敬1757—1817

清代散文家。字子居,号简堂。阳湖(江苏常州)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举人。初官教习。历官富阳、新喻、瑞金等县知县,擢南昌府同知。为政清廉,为人负气,以善治狱著称。后受人诬告,被劾去官。

恽敬早年致力于考据、骈文之学。后受桐城派影响,开始从事古文。他虽然出于桐城派,但又不满于桐城派古文的种种清规戒律,与其同里张惠言、吴德旋等人开创阳湖派古文。恽敬论文反对以理学“眩惑”、“束缚天下之耳目”(《与汤编修书》),不讲“道统”与“文统”,认为儒家不过是“百家”之一。他主张为文首先要“立本”,加强主观修养,进而以本贯末,提出“古文之诀,欧阳文忠公已言之,曰多读书,多作文耳。然必有性灵,有气魄之人,方能语小则直凑单微,语大则推倒豪杰。本源秽者文不能净,本源粗者文不能细,本源小者文不能大也”(《与来卿》)。在创作上,则力求泛览百家,独辟蹊径:“男儿必有自立之处,不随人作计,如蚊之同声,蝇之同嗜”(《答方九江》)。

恽敬的古文内容庞杂,以史论、考据、诗文序、游记、书札等为主。语言取法于六经、史汉,旁及诸子杂书,而且在“散行中时时间以八字骈语”。吴德旋评其文说:“先生之治古文,得力于韩非、李斯,与苏明允相上下,近法家言。”“先生于阴阳、名、法、儒、墨、道德之书,既无所不读,又兼通禅理。”(《恽子居先生行状》)他的文章笔势纵放,风格峻峭,气派开阔,有阳刚之美。撰有《三代因革论》、《辨微论》、《谢南冈小传》、《西楚都彭城论》、《答伊杨州书》、《游翠微峰记》、《游庐山记》等名篇。

著有《大云山房文稿》初集4卷、二集4卷、言事2卷、补编1卷。

王景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49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19: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