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解放军文艺 |
释义 | 解放军文艺 当代文艺期刊。月刊。《解放军文艺》杂志社编辑出版。1951年6月创刊于北京。该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综合性文艺杂志,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部队服务的方向,以指导部队文艺创作,繁荣社会主义军事文学为己任。主要刊发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斗争生活,描绘革命军人的心灵和情怀,塑造革命军人英雄形象的各类文学作品,同时也发表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群众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的文学作品,讴歌四化建设中的创业者和开拓者。朱德元帅为该刊书写刊名并题词:“更深刻更广泛地开展部队中的文艺工作,要在部队中大量培养有创作能力,并与人民解放军战士保有最密切联系的文艺工作者。”毛泽东、彭德怀、叶剑英、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都在该刊发表过诗词和文章。该刊还得到了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等老一代著名作家的支持和帮助。经常在该刊发表作品的老作家还有刘白羽、魏巍、胡可等,以及李瑛、徐怀中、王愿坚、陆柱国等建国后成长起来的著名的部队作家。该刊还培养了李存葆、李延国、李斌奎、刘兆林等一批有造诣有成就的中青年军事文学作家。该刊还以“我写我”、“志愿军一日”、“解放军三十年”等为主题的征文形式,开展部队的业余群众文艺创作,丰富了部队的文艺生活,培养了大批部队业余作者。从1980年起,设立《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7年来有百余篇作品获奖。近几年,在全国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报告文学和全军文艺评奖中,该刊所发表的作品连续获奖。其中《在这片国土上》(1987年第10期)、《唐山大地震》(1986年第3期),中篇小说《啊,索伦河谷的枪声》(1983年第8期)、《灵旗》(1986年第10期),短篇小说《天山深处的‘大兵’》(1980年第9期)、《最后一个军礼》(1980年第11期)、《雪过热闹镇》(1983年第3期)以及多幕话剧《火热的心》等,在军内和全国产生强烈反响。该刊记录着当代军事文学发展的历史,展示了当代军事文学的实绩。 冯贵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00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