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曾畹 |
释义 | 曾畹 清初诗人。原名传镫,字庭闻。宁都(今属江西)人。生卒年未详。明给事中曾应遴之子、曾灿之兄。弱冠游吴门,师事徐汧。其父起兵抗清,随侍军中。兵败,出长城,入宁夏籍。顺治十一年(1654)中举人,至京师,后以省母归江西。曾畹以诗名世,与其弟曾灿有“二曾”之称。曾畹南北奔波,久居塞外,诗风沉郁悲壮,风力遒上,时有苍凉之音。如《梅下望家信》:“又赏春风到,梅花信不来。陇头赫连国,庾岭郁孤台。地以青天接,书难白首开。暂收边檄泪,长啸大江迴。”他也写了一些旖旎缠绵的诗,如《赠田校书》写歌女形象:”低徊光不定,旖旎镜中悬。钗以轻风掠,眉从堕髻偏。”《虔州有怀故妓蕊珠》:“倡楼昔在桥东畔,杨柳依依怨别声。”钱谦益《曾青藜诗序》说:“庭闻之诗朝而紫塞,夕而朱邸,凉州之歌曲与凝碧之管弦,声声入破,奔赴交作于行墨之间。吾读之如见眩人焉,如观伥童焉,耳目回易而不自主也。”著有《金石堂集》。 徐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86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