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少年游 |
释义 | 少年游 词牌。始见于北宋词人晏殊《珠玉词》,因晏词有“长似少年时”句,故取以为名。又名〔小栏干〕、〔玉蜡梅枝〕等。清人毛先舒《填词名解》曰,此调“凡六体,其五十二字则大石调也。”以晏几道词为正体。《古今词谱》说:“其更变俱在换头。”《词律》以柳永词(长安古道马迟迟)为正体。双调,50字,前段5句,3平韵;后段5句,两平韵。《乐章集》注“林钟商”,《张子野词》亦同。此外还有苏轼(去年相送)、周邦彦(并刀如水)、姜夔(双螺未合)三家同为别格。皆为51字、前、后片各两平韵。《清真集》分入“黄钟”、“商调”;《安陆集》又入“般涉调”与“双调”。张先又有〔少年游慢〕,双调84字,上、下片各5仄韵,体式与令词不同。 张奇慧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78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