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潘耒
释义
潘耒1646—1708

清代学者、诗文家。原名潘栋吴,字次耕,号稼堂,晚号止止居士。吴江(今属江苏)人。康熙十八年(1679)以布衣举博学鸿词科,官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潘耒读书甚博,群经诸史以及历算、宗乘、音韵等,无不融汇贯通。尤其音韵学方面颇有成就。他在顾炎武《音学五书》的基础上,作《类音》8卷,对“声”的辨析极详,《清史列传·文苑传》说他“辨审通微,实自成一家之言”。该书足以与顾炎武《音学五书》相辅而行。晚年研究《易》象数,著论13篇,多有心得。潘耒文章主要是论学。音韵学方面的论文有《声音元本论》上下,《南北音论》,《古今音论》,《反切音论》等,能独抒己见。他在史论文《修明史议》中提出“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的修史原则,指陈前代修史的弊病,显然“非精熟旧事有高识宏裁者,不能道也”(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卷3)。他的论说文往往严整浑厚,工力极深。他还有一些序跋、纪游之作,不事摹拟,独辟蹊径,有朴茂之美。

潘耒一生喜游历,每到一处,辄提笔赋诗,所以诗多纪游、描绘自然山水一类题村。如《华峰顶》写五台山的顶峰,想象奇特,气势奔放。其他游山诗如《碧云寺》、《香山》、《卦山》、《清亮谷》、《元阳洞石公》等,“宏深奥衍,如读柳柳州(宗元)永、柳诸记”(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他还有一些赠答诗也较有特色,如《赠阎古古一百五十韵》、《烈士行赠赵羲庵》等,写得“彪炳陆离,令人不可逼视”(康发祥《伯山诗话》)。他的《恸哭七十韵》感慨其兄所遭受的种种厄运,沉痛悲歌,酣畅淋漓。潘耒诗以长篇巨制为多,艺术特点是以气胜,笔致畅达,挥洒自如,变幻不定,并喜欢在诗中发议论。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42评论说:“诗以议胜,硬语盘空,纵横曲折,无不如志,尤能纬以声律,泽以文藻,固不至落以文为诗窠臼也。”著有《遂初堂诗集》16卷、《文集》20卷、《别集》4卷。

徐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277-627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5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