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潘金莲3
释义
潘金莲3

当代川剧剧本。又名《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的故事》、《一个女人的沉沦史》。魏明伦编剧。1985年10月,由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初演。《戏剧与电影》和《戏剧家》于1985年12月同时发表。1986年,《戏友》、《文化参考报》、《作品与争鸣》、《新华文摘》和香港《九十年代》相继转载,美国旧金山《时代报》也予以全文连载。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单行本。

《潘金莲》是新时期问世的荒诞作品,是一部奇特的探索戏曲。在荒诞与非荒诞的双线结构中,把西方的荒诞、魔幻、意识流等手法与中国戏曲传统融为一体,通过贫女潘金莲与张大户、武大郎、武松和西门庆的关系,展示了4种灵魂逼使潘金莲走向沉沦的命运与过程。同时还将施耐庵、贾宝玉、武则天、红娘、七品芝麻官、吕莎莎、安娜·卡列尼娜、人民法庭庭长等中外古今人物引入剧情,力图在主副线结构的虚实对照中,在感情共鸣与理性判断的交叉中,让观众反思封建意识对整个民族文化的浸染,探讨未来婚姻的理想构架。潘金莲在中国古典小说和戏曲中一直是作为“淫妇”形象出现的。小说如《水浒》,戏曲如《打饼》、《挑帘》、《裁衣》、《调叙》、《杀嫂》等,都从封建的正统观念出发对潘金莲进行了丑化与谴责。而《潘金莲》则从80年代的视角对潘金莲这一形象进行重塑,因而演出伊始即在川剧界乃至整个中国戏剧界引起强烈反响。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全国约两百个剧团、数十个剧种移植、改编上演了该剧。香港影视剧艺术社也曾将该剧改编成话剧,在港演出。评论界曾围绕该剧展开了长达1年之久的热烈争鸣。《潘金莲》既写出了潘金莲“挚爱的情”,也写出了她“肉感的欲”,使她在性格上既有真善美的一面,又有假恶丑的一面,是一个“人变为鬼的复杂女性”(周禄正《戏曲误在背时,〈潘〉剧贵在趋时》)。该剧探索了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妇女问题。《潘金莲》突破了以往戏曲视角较为单一的思维结构形式,用不同历史人物对潘金莲的不同看法进行对比,加强了作品的思辨力量;突破了以往戏曲改革只局限于自身某一范畴的做法,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作了整体性探索。

王新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28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