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孔乙己2
释义
孔乙己2

现代作品人物形象。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他是清朝末年一个贫穷潦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读过书,但始终没有“进学”,是 一个老童生。他深受封建教育及科举制度之害,缺乏谋生的能力,又好喝懒做,生活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甚至靠偷窃度日的地步。但是,他能够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热心地教小伙计识字,也不愿意拖欠酒钱。他善良软弱、迂腐无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又使他养成了清高、自尊的习性。他已经成为站着喝酒的短衣帮,却仍然没有忘记“读书人”的身分,始终穿着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而且说话总是咬文嚼字,满口的“之乎者也”。他明明当了偷书的窃贼,却自以为“清白”,说“窃书不能算偷”,进行分辩。有一回偷到丁举人家里,被打断了腿以后,仍“盘着两腿,下面垫 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坐着用手艰难地走到酒店喝酒,还说腿是“跌断”的。孔乙己的自命清高和不敢正视现实的矛盾性格,使他受尽了社会的欺凌和践踏。成年人拿他当笑料,嘲弄他脸上的新伤疤,“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这常常使他颓唐不安,无地自容。他只好借和小孩子、小伙计的交往,来寻找精神的慰籍,填补孤苦寂寞的生活。然而他总改不了玩弄陈腐的语言,自命不凡地炫耀无用的知识的习惯,结果孩子们在“笑声里走散了”,小伙计也感到“好笑”和不耐烦,终于“努着嘴走远”。最后,孔乙己拖着断腿,带着封建制度给予他的重压和悲哀,在人们的笑声中默默消失。他活着无足轻重,死了“别人也便这么过”。鲁迅以不满3千字的篇幅,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的形象,通过他那被扭曲了的性格和不幸遭遇,揭露了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对人们心灵和肉体的摧残。

黄玉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21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