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工农剧社
释义
工农剧社

现代文学社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戏剧运动领导机构之一,1932年9月2日,在原苏区红军学校八一剧团的基础上,吸收另外一部分戏剧骨干成立于江西瑞金。张欣、倪志侠先后任社长,主要成员有沙可夫、李伯钊、胡底、钱壮飞、赵品三等。工农剧社以“发展戏剧战线上的文化革命斗争,赞助苏维埃革命斗争的艺术运动”为宗旨,致力于提高工农群众的政治和文化水平,介绍并发扬无产阶级的艺术。

工农剧社领导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戏剧领导机构,各红军部队、各省、县及基层单位先后成立了工农剧社分社或支社,形成了完整的戏剧组织体系。为了给广泛发展的戏剧运动培养人才,1933年4月,工农剧社开办了高尔基戏剧学校,李伯钊任校长。剧校先后为地方和部队培养和输送了千余名戏剧骨干,较大地提高了苏区戏剧创作和演出水平。工农剧社经常组织剧团到各地作示范演出,传授经验,有力推动了基层戏剧运动蓬勃发展。

工农剧社设有导演、舞台、音乐、歌舞等部,并设有编审委员会,负责与各地剧团和俱乐部联系,向他们提供剧本和歌曲,并对各地创作的剧本和歌曲进行审查。 1934年2月,瞿秋白亲自指导工农剧社的工作,领导起草了《工农剧社简章》,进一步加强了剧社的领导工作。红军长征时,工农剧社部分成员随军北上,留下来的成员分成“火星”、“红旗”、“战号”三个剧团,分赴各地进行巡回演出。1935年初,剧团解散,团员分散到各部队参加游击战争。工农剧社演出的主要剧目有《我——红军》、《沈阳号炮》、《战斗的夏天》等。

王维国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0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