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蒙古秘史 |
释义 | 蒙古秘史 蒙古族古代典籍。又名《元朝秘史》。作者佚名。约成书于公元1240年。全书12章282节。该书原文本不传,现存汉文音译本为明朝洪武年间火原洁、马沙懿黑2人以汉字拼写蒙古文原本,并于诸单词右侧附加汉译文而成,后收入《永乐大典》十二先的元字韵中。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张穆、何秋涛刊行了《秘史》之异译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叶德辉对汉文音译本《秘史》进行研究和考证,撰写了序及释说。明清以来曾刊印过《秘史》多种版本,洪钧、李文田、沈曾植、钱大昕、谢再善等学者在注释、翻译和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19世纪后传至国外,先后被译成俄、德、日、法、土耳其、捷克等多种文字。它不仅是研究蒙古历史、语言的重要典籍,又是一部生动的传记文学作品。 正集10章,论述了成吉思汗的家族世系及其幼年至壮年时代的坎坷而不凡的经历,讴歌了他在统一蒙古民族过程中的丰功伟绩。续集2章,约略地记述了成吉思汗西征及对西夏、金国的战争,并评说了窝阔台继位后的历史功过。同时,它又是一部宫廷实录。其创作初衷在于记录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文治武功及“祖传家训”。然而它却以丰富、深刻而富于表现力的古代蒙古族的口语,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反映了惊天动地的历史发展过程,真实地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作品除突出地塑造了缔造蒙古民族的成吉思汗外,还刻划了100多个英雄人物。 《秘史》呈韵散结合体,叙事时多用散文,人物对话等多用韵体诗句。作品中具有丰富的口头传说、故事、祝颂歌、赞词、谚语、诗歌、格言等。它们是见诸于文字的蒙古族民间文学的最早记录,因此,它又是蒙古口头民间文学艺术的宝库。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有巴雅尔的《蒙古秘史》(上、中、下,蒙古文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泰亦·满昌的《新译注释〈蒙古秘史〉》(蒙古文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额尔登泰、乌云大赖校勘《蒙古秘史》(校勘本,蒙古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额尔登泰、阿尔达扎布的《蒙古秘史》(还原注释本,蒙古文),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 丁守璞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939-594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