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庾信
释义
庾信513—581

北周文学家。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梁代诗人庾肩吾之子。庾信出身名门,父亲与萧梁皇室有亲密联系,故15岁即选为昭明太子东宫侍读,19岁选为文德省学士,开始了他的文学道路。之后累迁尚书度支郎中,郢州别驾,曾出使东魏,文章辞令皆得到极大赞誉。侯景乱起,庾信为建康令,不战而退,奔往江陵。梁元帝萧绎即位,授庾信右卫将军等,出使西魏。其间宇文泰遣兵攻取江陵,梁元帝被杀。庾信遂被留在长安,自此历仕西魏、北周,官司水下大夫、弘农郡守、开府仪同三司等职,故世又称“庾开府”。

庾信的创作以他入北为标志,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创作,在诗歌方面,是“宫体诗”的重要作家,所作多为文酒诗会中的唱和,内容不出风花雪月、日常生活琐事的狭窄范围,形式上讲究描摹的精巧和语言的对仗、用典。他写出了一些很精美的诗句,如“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日落含山气,云归带雨余”(《奉和山池》);“水流浮磬动,山喧双翟飞;夏余花欲尽,秋尽燕将稀”(《入彭城馆》)等。在文章方面,他与徐陵把“宫体诗”的风格技巧移之于赋和骈文,追求声律对偶和用典使事,这种文体被称作“徐庾体”。这一时期庾信的赋如《对烛赋》、《春赋》、《荡子赋》等辞藻华丽,但情感较为空泛。赋中还用了大量五、七言诗句,使赋篇音韵更加流美可诵。这是魏晋南北朝以来诗、赋两种文体互相渗透的结果。他还有一些写景短文如《吹台山铭》、《明月山铭》等,语言明丽,构思独到,表现了杰出的文学才能。

庾信后期创作与前期有极大不同。主要原因在于环境和身世的巨大变迁引起思想感情的深刻变化,北方文风也对他产生了一定影响。总的说来,“乡关之思”和“隐遁之念”成了他后期创作的两大主题。“乡关之思”实际上是作家在文化贫瘠、粗陋的环境中对南方丰富多彩的贵族文化气氛的怀念;“隐遁之念”则是作家对北周统治者名为礼接,实则以南去作家为政教学术点缀品的策略的反抗和逃避。在风格上,一反前期的轻倩温软,变得深沉、悲郁和慷慨,在美学上具有更高的价值。

庾信后期的诗歌,与阮籍《咏怀》有直接渊源关系的《拟咏怀》27首是其代表作。诗中尽情地倾诉了他亡国的悲痛、被留不遣的屈辱以及对家园的思念,如“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第18首);“倡家遭强聘,质子值仍留。自怜才智尽,空伤年鬓秋”(第3首);“雪泣悲去鲁,凄然怀相韩。惟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第4首)等等。回环往复,曲折尽意,情感强烈饱满,辞旨则较为含蓄。其它如《和张侍中述怀》、《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伤王司徒褒》等,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是同类作品。

他的一些小诗也很有特色,如《寄王琳》,“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又如《重别周尚书》之一:“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感情真挚深厚,语言朴素清亮,形式上开了唐人绝句的先何。其它写景诗句如“寒沙两岸白,猎火一山红”(《上益州上柱国赵王》);“野戍孤烟起,春山百鸟啼”(《至老子庙应诏》);“雨歇残虹断,云归一雁征”(《奉报赵王出师在道赐诗》)等,兼具“清新”和“老成”的风韵。

庾信后期的赋作以长篇巨制《哀江南赋》为代表。全赋结构以纵横两线交织而成。纵线以作家的身世遭际为贯穿,历述自己的出身之贵、门第之雅、青少年时代的良好教育和备受宠信的仕宦生活;以及遭受国破家亡的中年和备受屈辱凄凉的晚年。以此为经,在横线上展开了作家所处时代的宏大广阔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展示了萧梁王朝从兴盛、没落到败亡的整个历程,包含了巨大、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在按照纵横两线展开的叙述中,作家泪尽泣血,倾注了饱满而强烈的感情,几乎达到了喷涌而出的程度。《哀江南赋》在语言艺术上也取得了极大成就。全赋基本上以骈体行文,对仗工整,排比频出,但时时又以散句串行其间,显得整齐典雅而又灵气流动。又根据内容的不同和感情变化,不断变换全赋的韵脚,使音调随内容和情感的发展时而轻快浏亮,时而沉郁顿挫,形式和内容的结合非常和谐。该赋又用了许多典故,基本上都贴切自然,有助于内容的表达。也有少数较为牵强生硬,金人王若虚曾予指摘,但白璧微瑕,无损于该赋整体上的艺术价值。

庾信后期赋中还有一些传诵名作。《小园赋》、《伤心赋》为自伤身世之作。《小园赋》以对景物的白描见长,其中“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等句平易如话,别具一格;《邛竹杖赋》写邛竹具“便娟高节”,有“鸣凤之律”,故“被人执末以献,无因自持”,是以比兴的手法感叹自己被人利用的命运。《枯树赋》则以枯树自比,慷慨悲凉,富有感染力。庾信后期还有很多骈体文字,如碑、铭、表、志等,多为代人或受人之托而作,其中以《拟连珠》、《思旧铭》文学价值较高。

庾信在文学史上有很大影响。他在世时北周滕、赵诸王就模仿他的创作,隋炀帝、唐太宗也都效庾信为文。初唐史家则批评庾信“夸目侈于红紫,荡心逾于郑、卫”,斥他为“词赋罪人”(《周书·王褒庾信传论》)。杜甫对庾信却极推崇,谓其“健笔纵横”,文章“老成”。明杨慎说庾信的诗“绮而有质,艳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评价很高。至于《哀江南赋》,一直就被认为是赋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北周宇文逌曾为庾信的作品编集,为20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为21卷,其中1卷可能是目录。《四部丛刊》影印明代屠隆本是今所见《庾子山集》的最早本子。明张溥编《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也收有《庾开府集》。《庾子山集》的注释本,较早有清吴兆宜所注的10卷本,稍后倪璠的注本为16卷,倪注本今已由中华书局点校出版。

吴先宁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461-546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3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