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高允
释义
高允390—487

北魏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字伯恭。渤海蓨人(河北东光)。少时曾得崔浩赏识,谓其必为一代伟器。年10余,入沙门,未久而罢。爱好文学,博通经史天文术教。神䴥四年(431),太武帝拓跋焘征召境内州郡有名望者42人,高允亦被任为著作郎,与崔浩等同修国史。后浩与同修国史者百余人被诛,高允独免。高允历事五帝,出入三省,参决国事50余年,以寿终。史载高允所作诗赋及各类文章凡百余篇,有集行于世。集今不传,所存诗仅4首,为模仿乐府的五言和模仿《诗经》的四言,经学气味浓厚,艺术上无甚特色。高允文章立论亦大多以儒家思想为依归,行文平稳,论理缜密。如《酒训》历数酒之为害,“在官者耽于政也,为下者慢于令也,聪达之士荒于听也,柔顺之伦兴于争也;久而不悛,致于病也。岂止于病,乃损其命”。词气从容中不失流畅,似骈非骈,较有特色。

吴先宁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97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8: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