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邓拓 |
释义 | 邓拓1912—1966 当代杂文家、诗人、历史学家、新闻工作者。原名邓子健,曾用名邓拓洲,笔名邓云特、左海、肖斯、殷洲、马南邨、于遂安、丁曼云、卜无忌、高密、鸥子、向阳生等。祖籍福建闽候(即福州)。父亲邓鸥予是清朝最后一科举人,曾在福州师范教书。邓拓幼承家学,从小便开始练字和背诵古文,沉浸于中国传统文化,为一生打下坚实的旧学基础。1923年在福州一中上学。中学时代,他遍读家藏,同时涉足社会活动。在省立福州高中念书时曾获学校时事讲演第2名,并与同学组织“野草社”,自编自印刊物《野草》。1929年秋,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社会经济系,广泛接触进步书报,思想发生深刻变化。1930年夏,加入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年末,参加中国共产党。1932年在上海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将狱中诗作定名《南冠草》,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反抗强暴的精神。这一时期,除救亡活动,他还致力于历史研究,发表经济史论文,探讨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历史分期问题,为学术界所瞩目。1937年6月,他的专著《中国救荒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9月,他投笔从戎,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先在中共晋察冀军区《抗敌报》工作,后在《晋察冀日报》任社长兼总编辑。在枪林弹雨中他撰写了大量社论专论,1944年他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国出版史上第1部《毛泽东选集》。戎马倥偬之中,他组织“燕赵诗社”,并创作《勖报社诸同志》等许多优秀诗词。1949年冬到1958年9月,任《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后调任北京市委文教书记,主编理论刊物《前线》。1961年他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神话”杂文专栏,文章集辑由北京出版社以分集和合集两种版本出版。另外,他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了《三家村札记》。他还创作了500余首诗词。邓拓曾任第1、2、3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66年“文革”初,《燕山夜话》被打成“反党毒草”,他含冤而死;1979年冤案得到昭雪。同年,《燕山夜话》重新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三家村札记》《邓拓诗词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遗墨。 傅信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195-119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