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邓友梅
释义
邓友梅1931—

当代作家。笔名右枚、方文、锦直、俞冬。1931年3月1日生于天津。原籍山东平原县邓村。祖父是木匠,父亲亦工亦农。“七·七”事变前后,邓友梅上过4年小学。少年时酷爱读书。1942年在家乡参加八路军,做交通员,常在土匪窝和日伪据点涉险。翌年他被精简回家。为躲避日伪追捕逃到天津,流落街头。不久,又被抓到日本山口县做童工、异域飘泊有年,1945年回国重新入伍,做交通员和文工团员。他素喜文学,也勤于练笔。为配合宣传工作,写过讽刺剧、快板、大鼓和诗歌。1949年转业地方,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北京市文联任创作员,1950年他发表了处女作《咱们都是同志》。这是反映朝鲜前线的战斗故事,由赵树理推荐,在《说说唱唱》上发表。195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进中央文学讲习所深造。在那里他系统读书和学习理论,更重要的是导师张天翼教他懂得了做人重于作文的道理(《我和生活手册》)。此时,他在《光明日报》发表了论文《试论林黛玉和薜宝钗的典型性格》。1955年讲习所结业,为深入生活,他曾到一家建筑公司做基层领导。1956年发表成名作《在悬崖上》。这篇探讨青年爱情婚姻上道德观的短篇,引起热烈的争论,初次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华,并荣获《鸭绿江》举办的“优秀短篇小说奖”。1957年他遭到厄运,被打成右派。从此,除1962年写过 一个短篇《草鞋坪》外,他缀笔20余年。监督劳动期间,他和没落王孙、梨园子弟、古董商人等三教九流人物相过从,看到了过去没见过的生活。十年动乱中他备尝艰辛,1976年被迫退休。长期的坎坷经历,丰实了他的生活库存。“四人帮”垮台后,他重返文坛。1978年发表《我们的军长》,这篇描绘陈毅将军战场丰采的佳作,在文艺领域中较早地摆脱了神化领袖人物的精神枷锁,因而荣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随后发表的《追赶队伍的女兵们》,也是一个描摹革命战争风云之作,获得了1979度“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此后,他更自觉地遵循“真”与“新”的创作箴言(《烟壶》后记),着意在语言和人物性格上下功夫,进行多方面探索,创作了歌颂中日人民深情厚谊,控诉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的《喜多材秀美》《别了,濑内户海》,后者被日本迻译出版;特别是从《话说陶然亭》开始的一组《清明上河图》式的京味风俗小说《双猫图》《寻访“画儿韩”》《那五》《烟壶》《索七的后人》《“四海居”轶话》,代表了他独特的美学追求,更使他享有盛誉。《话说陶然亭》获1980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描写落魄的八旗后裔的《那五》《烟壶》的发表,使他蝉联三届全国中篇小说奖。1979年全国第四届文代会上,他被选为作协副主席。以后,他又写了《戈壁滩》《扫墓物语》等不同风格和题材的新作。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邓友梅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集《烟壶》,散文集《樱花·孔雀·葡萄》等。

傅信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191-119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3: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