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尧熬尔来自西州哈卓
释义
尧熬尔来自西州哈卓

裕固族民间叙事长诗。流传于甘肃省酒泉一带。诗中描述裕固族先民的起源、迁徒、创业以及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风习等。传说裕固族很早便居住在西州哈卓,那里离祁连山十分遥远。当时,西州哈卓有36种番族,分成36个小国,其中一个最弱小的名叫“尧熬尔”,即裕固族。这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在其他小国的帮助下,很快强盛起来:“我们有一万顶牛皮毡房,毡房里有十万个民族的儿郎。就连与世长辞的祖宗,也在故乡的白石头下埋葬。”“褐子织进了妇女的向往,绒毡擀进了男人的直爽。奶桶上漂满洁白的酥油,草滩上奔驰着雄健的黄羊。”好景不长,老部落长去世后,新部落长是个性情暴戾,欺压同胞,骚扰邻邦的人,引起邻国不满,联合起来向裕固人发动进攻,裕固人大败。这时部落长下达一个残酷的命令:杀掉部落中的老人和孩子以及病弱的牲畜,举族迁徙。违令者满门抄斩!一位大胆的姑娘和她的情人把自己的老父亲裹在骆驼羔皮里,带着一起上路了。走着走着老人悄悄地问女儿:“我们在朝哪儿走?”姑娘答道:“我们在跟着太阳走。”老人让她立即告诉部落长:“不能跟着太阳走,越往西越荒凉,为了民族的兴旺,要迎着太阳走,在太阳神居住的地方,有许多宝地会使民族发达。”姑娘婉转地向部落长转达了老人的话,部落转向了东方。此后在老人暗中指点下,部落战胜了追击的敌人;在突起的黑风中跟着飞鸟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他们从秋走到冬,又从冬走到夏,在大漠中跟着黑公牛找到了泉水;在3股车辙的路上,根据“一只短帮子鞋”找到了有牛车、有泉水、有粮食的地方。这里“千佛洞高雕着慈祥的神像,万佛峡透过了温暖的阳光。”诗中满怀激情的颂扬了民族间的团结与和睦。当裕固人来到祁连山麓这片富庶而又陌生的土地时:“汉人们穿着短帮子鞋,麻线底儿印在三股车辙的路上。汉人的笑脸伸出花格木窗,为尧熬尔送来小米和干粮。”裕固人来到酒泉城下,经部落长与汉官商量,肃州官请示朝廷,“洪武帝大恩大德,开西门放尧熬尔安居东方”。从此裕固人定居酒泉东边的双海子湖畔和祁连山下。当部落长知道一路上是老人指点时,心中十分惭愧。从此,裕固族传下了敬老的遗风。毛星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一书,曾介绍过《尧熬尔来自西州哈卓》概见于书中的,才让丹珍撰写的“裕固族文学概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亦有简介。

晓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925-192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