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赋史
释义
赋史

古代文学研究著作。马积高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7月出版。鉴于前人有关赋的片言只语的论述虽多,却迄今没有一部探讨赋的专体文学史的缺憾,本书作者广泛搜集从先秦至晚清期间的有关材料,试图把赋这样一种长期被冷落的文体的发展面貌揭示出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阐明赋的发展及其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交互影响。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一直是人们对赋的基本认识,并由此导致只有汉代辞赋才堪称是典型的赋的结论。该书作者用发展的眼光对赋的起源、流变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考察,摒弃将比较缺乏形象性的汉大赋作为模式的传统观念,从而大大拓展了视野。作者认为,赋的形成有3种不同的途径:一、由楚歌演变而来,即后人所谓骚体赋、骚赋,又与楚歌合称“辞”或“楚辞”。二、由诸子问答体和游士的说辞演变而来,作者认为应称为文赋。如相传为屈原所作的《卜居》、《渔父》和宋玉的《风赋》及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等均属此类。三、由《诗》三百篇演变而来,作者认为应称为诗体赋,始于屈原的《天问》,其他如荀况《赋篇》中的《佹诗》、《楚申君赋》及扬雄《酒赋》、《逐贫赋》等属于此类。

作者进而考察了赋的流变,尤对以前一直不被人注意的六朝以后的赋如骈赋、律赋、新文赋、俗赋等作了较为细致的探讨。对历代赋家都给予充分重视,书中以专节论述的赋家就有100多个。作者认为,汉赋并不是赋作成就的最高峰。魏晋六朝的抒情讽刺小赋,无论就思想高度和艺术水准来说,都超过汉代,其抒情描写技巧之精湛,尤非汉赋所能及。唐赋的成就又高于汉魏六朝,“唐赋不仅数量之多超过前此任何一代(现存一千余篇),即就思想性和艺术性来说,也超过前此任何一代”。支持这一新论的是作者对柳宗元赋的高度评价。作者指出,《骂尸虫文》、《起废答》、《乞巧文》、《哀溺文》等从各个不同角度讽刺和揭露了唐代中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和人情世态的丑恶,其构想之奇特,文笔之犀利,绝不下于其著名杂文《三诫》。柳宗元的《囚山赋》、《牛赋》、《瓶赋》等也都能戛戛独造,几可与屈赋比美。至宋以降,赋体仍有佳作,但新东西渐少。至鸦片战争以后,趋于衰微。

全书共由12章组成,依次探讨先秦辞赋、汉赋、魏晋南北朝赋、唐五代赋、宋元赋、明清赋。每章先概述该时期内赋的发展概况及特点,然后论述作家作品。卷首《导言》对赋的形成、流变及在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作了分析。

郑永晓,张君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71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7: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