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文化“围剿”和反文化“围剿”
释义
文化“围剿”和反文化“围剿”

现代文学运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在对革命根据地实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对国统区的进步文艺运动进行了残酷的迫害。1929年以后,国民党政府制订了宣传品审查条例、出版法等一系列法则,以“宣传共产主义”、“提倡阶级斗争”等为罪名,先后查禁了大批革命的、进步的书刊,封闭了许多进步书店,扼杀了创造社、艺术剧社等进步文艺团体,拘捕了丁玲、潘梓年、潘漠华、周立波等作家,杀害了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李伟森、应修人、洪灵菲、宗晖等作家和戏剧工作者。1934年,又成立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对出版物实行全面控制。与此同时,他们还从思想舆论方面竭力破坏无产阶级革命文化运动。如1934年CC分子主办中国文化协会,出版《文化建设》月刊,同年2月蒋介石亲自倡导新生活运动等等,都把矛头指向左翼文艺运动,或宣传了封建主义的文化道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鲁迅为首的左翼文艺工作者,对国民党政府的文化“围剿”作了坚决的斗争。他们以灵活的战术,不断变换名目出版被查禁的书刊,并借资产阶级报刊作为阵地,署用多种笔名发表作品。“左联5烈士”牺牲后,鲁迅等“左联”作家在沉痛悼念的同时,撰文揭露和控诉了国民党政府的血腥暴行。此外,左翼文艺工作者还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系统地批判了各种反动和错误的思潮,教育和争取了广大文化知识界人士。在这场斗争中,国民党政府实行的文化”围剿”终归于失败。

王吉鹏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08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