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
释义
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

现代评论文。胡风作。刊载于1945年1月《希望》第1集第1期。文章指出,新文艺的任务是摧毁黑暗势力的思想意识,推动实际斗争,完成精神改造。“文艺创造从对于血肉的现实人生的搏斗开始”。这种搏斗“是体现对象的摄取过程,但也是克服对象的批判过程”。一方面要求主观力量的加强,另一方面要求向感性对象深入。作家要“不断的自我扩张”,“不断的自我斗争”。“对象的生命被作家的精神世界所拥入,使作家扩张了自己”,而作家的主观一定要主动地表现出或迎合或选择或抵抗的作用。对象也要主动地用它的真实性来促成修改,甚至推翻作家的迎合、选择或抵抗,这就引起了深刻的自我斗争。经过这样的自我斗争,作家才能在历史的真实性上自我扩张。这是艺术创造的泉源。作家要真诚地承认而且承受这个自我斗争。文章还认为作家深入生活,与人民结合,只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条件。人民的生活欲求和生活斗争千变万化,曲折复杂。他们的精神虽然趋向解放,“但随时随地都潜伏着和扩展着几千年的精神奴役的创伤”。所以作家深入他们,要不被这些感性存在的海洋所淹没,就得有“和他们的生活内容搏斗的批判的力量”。所谓思想武装,并不等于凭借思辨的头脑去把握世界,它的搏斗过程“不能超过感性的机能,或者说,它一定得化合为感性的机能”。这是实践的生活意志或人格力量。但是,作家是带着各种不同的思想深入人民,与人民结合的。所以这结合的体现过程,这对于对象的体现和克服的过程,“就必然要转变为作家自己的分解和再建过程”,这就出现了前面所说的深刻的自我斗争。一切伟大作家“所经受的热情的激荡或心灵的苦痛,并不仅仅是对于时代重压或人生烦恼的感应,同时也是他们内部的伴着肉体痛楚的精神扩展的过程”。而真正有力量拥抱民主的思想要求,并把这种要求体现在艺术里的,只有现实主义。

本篇是40年代进步文艺界内部关于现实主义的讨论中强调主观作用的一篇重要文章。

冯志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982-598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