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姜夔
释义
姜夔1155? —1221?

宋代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江西波阳)人。幼年随父宦游汉阳,父卒,依伯姊居汉川。淳熙十三年(1186),在湖南结识老诗人萧德藻(千岩),萧氏赏识他的诗才,并把侄女嫁给他,带他寓居湖州。卜居弁山白石洞下,人称白石道人。经萧德藻介绍,先后结识了当时著名诗人杨万里、范成大等,往来于湖州、杭州、苏州、金陵、合肥等地。杨万里称赏他“文无所不工”,并期望他作“尤(袤)萧(德藻)范(成大)陆(游)四诗翁”的后起之人。范成大以为其诗文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齐东野语·白石自述》)。又曾与辛弃疾唱酬,辛弃疾也很赞赏他。40岁左右,结交张俊之孙张鉴,依张氏居杭州。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向朝廷上《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建议整理国乐。两年后又上《圣宋铙歌十二章》,诏免解试进士。不第,遂以布衣终身。晚年旅食浙东、嘉兴、金陵间,卒于杭州,吴潜诸人助之葬于钱塘门外西马塍。

姜夔的著述,可考者有10余种,今存者主要为《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和《诗说》。集中有诗180余首、词80多篇。姜夔的生活和创作,主要在孝宗、光宗、宁宗3朝,当时朝廷偏安江左,朝野荒嬉,时代氛围靡弱不振。姜夔一生不仕,过着湖海飘零、寄人篱下的生活。他没有陆游、辛弃疾那种匡时济世的雄心,也不同于宋谦父一类托身权门、毫无气骨的文人。他有感慨而无作为,只是“仗酒拔清愁,花消英气”,消磨一生。这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限制了他创作视野的广度和作品的力度。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偏安一隅、江山残破的现实,但主要的是吟咏山水,感喟身世、追怀旧游、眷念情遇之作。

姜夔写诗,由江西诗派入于晚唐,初师黄庭坚,后学陆龟蒙,晚年乃力求独造,以苏轼所谓“不能不为”作为写诗的最高境界。最能代表他的诗歌风格和成就的是七言绝句。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10首、《湖上寓居杂咏》14首,词句秀雅浏亮,意境幽隽清空,最为人传诵。姜夔的创作,以词的成就和影响为最大。他的词以纪游与咏物之作为多。其中有对时事的感慨,但更多的是慨叹身世的飘零和情场的失意。姜夔的词风自成一体。他引江西诗风入词,借以改造晚唐以至北宋的软媚无力的词风。他注重艺术琢炼,下字精妙。辞句古雅峭拔,音节清刚顿挫,意境幽邃冷隽。张炎《词源》以“清空”2字概括他的词风,颇为允当。如〔扬州慢〕、〔暗香〕、〔疏影〕、〔点绛唇〕 (燕雁无心)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然而由于时代心境的折射,他的词中也多有西风寒蝉、暗雨冷蛩的悲凉气息。在南宋以来的词坛上,姜夔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末词坛的骚雅派,清初词坛的浙西派,都推尊和宗法姜夔。此外,姜夔精于音律,善自制曲,《白石道人歌曲》里今存有17首自注工尺旁谱的词,是研究宋代词乐的珍贵文献。

张仲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565-456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