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陶情乐府 |
释义 | 陶情乐府 明代散曲集。杨慎(字用修,号升庵)著。凡4卷。现存有嘉靖三十年(1551)简绍芳刻本。另有任讷辑《杨升庵夫妇散曲》本,卢前辑《饮虹簃所刻曲》本,王文才辑校《杨慎词曲集》本。嘉靖刻本前有简绍芳、张愈光序。两序对杨慎散曲予以较高评价。简序谓杨慎“申眉高论之余,乃扬情绮语,命韵追悰,制元人乐府数十出,皆自叶鹓簧,偏谐凤律。俾狂山狠谷,乐土平邑,干海黄尘,青楼绣阁,歌之者崇逸思,闻之者排穷愁。杨柳大堤之曲,出自江潭屈子之口;芙蓉曲渚之篇,为辽东亭伯之辞。遵声究志,聿当镜仰。”张序说“若博南(杨慎)之词,本山川,咏风物,托闺秀,喻岩廊,谓之曲史可也。昔人云:以世眼观,无真不俗;以法眼观,无俗不真。推此意也,虽与《九歌》并传可也。”对杨慎曲作能充分抒写胸臆两序都有所认识,这正是杨慎曲作的特点。另外,有《陶情乐府续集》1卷,是其门人所辑,总共80多首,抄自正集50首,另外30多首也有他人之作误为杨慎者。拾遗1卷,从明代诸选集中辑出,不但与续集时有重复,而见也真伪难辨。又,杨慎还著有《玲珑唱和》1卷,是其被贬云南后与友人唱和的曲作。 冯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16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