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季羡林
释义
季羡林1911—

当代翻译家、教育家、东方学学者和散文家。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7岁时随叔父到济南。中学时就酷爱古典文学,又博览世界文学名著,并在当时的报刊上发表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和欧美作家的散文译作。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攻读英国文学,兼学德国和法国文学,还选修陈寅恪的“佛教翻译文学”和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等课程,课余常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散文创作。1935年考取清华与德国交换的研究生,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5年,在著名学者瓦尔特施米提教授的指导下,潜心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古代印度的俗语,在印度古代语言和印欧比较语言方面打下了牢固的基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又因二次大战爆发,无法回国,只得继续留在哥廷根大学从事研究工作,这时遂从师著名的西克教授研究印度最古老的文献《吠陀》和中国新疆古代的焉耆——龟兹语(又称吐火罗语),历时5年,研究工作获得可喜成果。1946年夏回国抵达上海。1947年受聘为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从教40余年中,除开设“中印关系史”、“印度文学在中国”等专题课外,还与金克木教授联袂开设梵文、巴利文专业。此外他还不断从事文学作品的翻译,其中有从梵文译成汉文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共7卷,分8册于1980—1984年出版。这不仅是中国翻译界的一件盛事,在印度也很受重视。

季羡林不但重视翻译实践,更注意翻译理论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早在40年代就发表了《谈翻译》和《谈梵文纯文学的翻译》等,并就“直译”和“意译”在《翻译通讯》上阐述过自己的意见。解放后的主要译作有:〔印度〕迦梨陀娑《沙恭达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五卷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优哩婆湿》(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印度〕蚁垤《罗摩衍那》,以及〔德〕《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作家出版社1955年版),〔印度〕黛维夫人《家庭中的泰戈尔》(漓江出版社1985年版)等。还有论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罗摩衍那〉初探》(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和《〈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等。还著有独具风格的散文集《朗润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天竺心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和《季羡林选集》(香港文学研究社1986年版)等。历任北大东语系主任、南亚研究所所长和北京大学副校长等职务。

冯剑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77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3: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