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谢脁
释义
谢脁464—499

南朝齐文学家。字玄晖。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高祖谢据为谢安之兄。母为宋文帝刘义隆之女长城公主。家世既贵,少又好学而有美名,文章清丽。初为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太子舍人。后为随王萧子隆镇西功曹,转文学。永明九年(491),萧子隆为荆州刺史,谢脁随府到荆州。萧子隆喜好文学,数集僚友,谢脁以文才出众,尤被赏爱。常与流连悟对,不舍日夜。后被长史王秀之谗言,调还京都,迁新安王中军记室,不久又以本官兼尚书殿中郎。隆昌初,齐明帝萧鸾辅政,以谢脁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及即位,使掌中书诏诰,转中书郎。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后为中书郎。建武四年(497),出为晋安王镇北谘议、南东海太守。以启奏王敬则谋反甚得齐明帝嘉赏,迁尚书吏部郎。齐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阴谋篡立,与江祏、刘沨等共谋其事,拉拢谢脁。谢脁自以受恩明帝,不预其谋,反被诬陷,下狱而死。年仅36岁。

谢脁诗文当世就享有盛名。他曾参与齐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之游,为“竟陵八友”之一。在“八友”之中,他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诗歌创作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继承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的传统,把山水诗的创作推向了坦正之途,从而奠定了南朝山水诗的地位。晋宋以来发展起来的山水诗,总是或多或少沾有玄言的色彩,谢灵运虽为山水诗的开山始祖,也还带有玄言的尾巴。谢脁的功绩就在于割弃了玄言的尾巴,把自然山水的描写与主观情性的抒发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不论是多么复杂的感情多么丰富的思想,都可以凭借山川景物充分表现出来,而且可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个艺术特征,不仅是对山水诗发展的一大贡献,也是对传统诗歌艺术发展的一大丰富。其次是,与沈约、王融等人开创了以声律为基本特征的“永明体”,将五言诗的发展引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唐代定型的律诗,正是循着“永明体”新诗的道路渐次发展起来的。谢脁主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南史·王筠传》),而声律的音韵谐畅,正是“圆美流转”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他的参与创造“永明体”,显然是有明确艺术追求的。他将平仄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使诗歌读来音调和谐,铿锵悦耳。恰如沈约所赞赏的:“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伤谢脁》)。因此,他是“永明体”的代表。他以其杰出的创作实绩,将“永明体”推广扩散到齐、梁、陈的诗坛上,为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谢脁的诗影响了一代诗风。宋赵紫芝诗说:“玄晖诗变有唐风”。严羽也说:“谢脁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都指出了这一点。此外,谢脁的辞赋和散文名声虽不如诗,但亦颇有值得称道之处。辞赋如《思归赋》,体制短小精悍,声调和婉谐畅,富于抒情色彩,较有特色。散文如《文选》所载的《拜中军记室辞随王笺》,写得情辞并茂,颇堪一诵。

谢脁的诗歌对当世和后代,都有很大影响。梁武帝萧衍曾与他同为竟陵王西邸之游,亦为“八友”之一,对他的诗推崇备至,说“三日不读谢(脁)诗,便觉口臭”。刘孝绰名重一时,睥睨众才,却惟服谢脁,常以谢脁诗置于几案之间,动辄讽味。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很推崇谢脁。李白经常在诗歌中提到谢脁,如“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常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等,表示崇仰之情。以至清人王士禛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论诗绝句》)。杜甫也曾说:“谢脁每篇堪讽诵”(《寄岑嘉州》)。由此可见他在唐代诗坛上的影响。

《隋书·经籍志》记载谢脁有文集12卷,逸集1卷,均已亡佚。明人张溥辑有《谢宣城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另外,近人郝立权作有《谢宣城诗注》。

吴小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889-589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8: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