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陈沆
释义
陈沆1785—1826

清代诗人。字太初,号秋舫。蕲水(湖北浠水)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以状元中式进士,授任翰林院修撰,后转四川道监察御史。年42岁而卒。

陈沆是清代中叶、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现存数量并不多,但它却大量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揭露了封建末世的种种弊端。如《河南道上乐府四章》,分别描写“卖儿女”、“狗食人”、“吃草根”、“逃饥荒”等多种惨象;《濮州道中》一诗,则集中暴露官兵镇压农民起义、屠杀和掠夺无辜百姓的罪恶行径。尤其著名的是《扬州城楼》:“涛声寒泊一城孤,万瓦霜中听雁呼。曾是绿杨千树好,只今明月一分无。穷商日夜荒歌舞,乐岁东南困转输。道谊既轻功利重,临风还忆董江都。”全诗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日趋没落的衰败景况,抒发了诗人对于民生凋敝、江河日下的无限感慨和担忧,最后还进一步指责清朝统治者重功利而轻道谊,只顾横征暴敛、剥削搜刮而不讲人性道德、扶持民生。魏源序其诗集,说陈沆“运际休明”而诗歌却“常有忧勤惕厉之思”,这正反映了诗人观察社会的敏锐性。在艺术上,陈沆的诗歌也颇有独创。它长于构思,幽深奇警;精于锻炼,而又一归平淡,令人不觉,诚如陈衍所说:“字皆人人能识之字,句皆人人能造之句,及积字成句,积句成韵,积韵成章,遂无前人已言之意、已写之景,又皆后人欲言之意、欲写之景。”(《石遗室诗话》卷3)它的总体风格呈现为清苍幽峭。这种诗风,客观上对后来“同光体”中的闽派诗人产生过很大影响。

陈沆著作,主要有《简学斋诗文钞》、《白石山馆遗稿》。

朱则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42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3: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