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文艺界的“反修”斗争
释义
文艺界的“反修”斗争

当代文艺运动。指1960年起在文艺界开展的所谓“反对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斗争。这是1958年“拔白旗”、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的继续和发展。1960年《文艺报》第1期发表了题为《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为争取文艺的更大丰收而奋斗》的社论,提出了在文艺领域内进行“反修”斗争的理论主张与号召,并列举了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主要表现是:“宣扬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人性论、人类爱等腐朽观点来模糊阶级界限,反对阶级斗争;宣扬唯心主义来反对唯物主义;宣扬个人主义来反对集体主义;以‘写真实’的幌子来否定文学艺术的教育作用;以‘艺术即政治’的诡辩来反对文艺为政治服务;以‘创作自由’的滥调来反对党和国家对文艺事业的领导。”1960年1月22日《人民日报》转发了这篇社论后,迅即在全国文艺界展开了“反修”斗争。这次斗争主要以李何林的《十年来文学理论和批评上的一个小问题》、巴人的《论人情》、于黑丁的《文学要描写矛盾斗争》、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学”》和吴雁的《创作,需要才能》等文学理论文章和郭小川的《望星空》、蔡其矫的《红豆》、李古北的《奇迹》、刘真的《英雄的乐章》、海默的《走出狭窄的江面》、方纪《来访者》、孙谦的《奇异的离婚故事》、岳野的《同甘共苦》、徐怀中的《无情的情人》等文学作品为靶子,进行了批判。这次“反修”斗争,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左倾,以政治批判代替了正常的文艺批评,混淆了政治观点与文艺思想的界限,不仅错批了一些作品,伤害了一些同志,而且对文学创作的繁荣和文学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消极影响和阻碍作用。

冯贵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071-107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25 20: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