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唐声诗
释义
唐声诗

古典文学研究专著。任半塘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本书是从唐代音乐文艺角度研究唐诗的专门著作,也是以追溯源流、辨明格调、建立理论的综合研究方法探讨唐代诗乐及唐人歌诗实况的重要成果,较之重文不重声的唐诗研究,具有别开生面的特点。《唐声诗》上编建立理论,兼表历史。下编著录格调,考辨154个诗调之间的异同。上下两编虽有畛域分明的论述,但是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探明唐人歌诗的真相,并通过发掘辞、乐、歌、舞、戏等方面的材料,比较全面地论证汉魏六朝乐府、唐人歌诗同宋词元曲之间的创始与继承关系,进而突出唐声诗在中国音乐文艺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和历史作用。本书所论声诗之声,不是平上去入四声之声,也不可凭诗之平仄、叶韵而直指为声诗,它是真正的音乐之声,只有能否入乐歌唱才是判断声诗的主要依据。就其范围而言,可划为5类:有曲调名者,有拟曲调名者,有充分作歌辞之证明者,有歌舞本事者,原载于歌辞性质之专集、选集、总集者。由于唐代蕴藏乐曲丰富,又畅行“由声定辞”与“选辞配乐”的两种声辞结合形式,不可能固守一字一声之限,而有和声、泛声、散声、缠声、送声、曳、断等19种之别,而《唐声诗》所论主要“指唐代结合声乐、舞蹈之齐言歌辞——五、六、七言之近体诗及其少数之变体”(《范围与定义》)。本书在论述声诗格调时,逐一指明其字句、叶韵、平仄、和声、叠韵、附加辞等内容,并对声诗的谱式(包括辞谱、乐谱、舞谱)进行缜密的考证和分析。因此,在著录每一格调时,除以作品为例外,还就格调的“创始、名解、别名、音调、调略、律要、体别”等7个方面进行或详或略的论述,而每一格调之后,还就辞、乐、歌、舞、杂项等分别列述考证资料。

张锡厚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01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