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当代文学界的“十年浩劫”
释义
当代文学界的“十年浩劫”

当代文学现象。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所进行的“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文艺界首当其冲,成为“重灾区”。1979年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在祝辞中指出:“在林彪、‘四人帮’猖獗作乱的十年里,大批优秀作品遭到禁锢,广大文艺工作者受到诬陷和迫害。”周扬在报告中也指出,林彪、“四人帮”“利用所攫取的政治权力,推行最反动的文化政策,大搞封建法西期文化专制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形成了新中国文化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蒙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

文学界这场浩劫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的“左”倾错误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逐渐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一些文艺作品、学术观点和文艺界、学术界的一些代表人物不断地进行错误的、过火的政治批判。毛泽东在1963年和1964年关于文学艺术的两个批示中提出文艺界“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文联的“这些协会和他们所掌握的刊物的大多数”,“最近几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1965年11月10日《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长文《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诬称该剧“是一株毒草”。《人民日报》于11月29日、30日转载了姚文元的文章。12月毛泽东强调“《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1966年2月,林彪委托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抛出《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诬蔑文艺界开国以来”被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煽动“彻底搞掉这条黑线”,“重新组织文艺队伍”。4月该《纪要》作为中共中央文件下达各地。5月10日上海《解放日报》和《文汇报》同时刊登姚文元的长文《评“三家村”——〈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的反动本质》,诬陷邓拓、吴晗、廖沫沙的写作活动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进攻”。文艺界的十年浩劫从此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文化大革命”狂潮中开始了。

批判《海瑞罢官》和“三家村”,为林彪、“四人帮”掀起十年动乱打开了“突破口”;《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成为他们利用文艺实现篡党窃国阴谋、全面推行封建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的纲领。文艺界十年浩劫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摧残文学艺术队伍。十年浩劫中,林彪、江青一伙抛出“文艺黑线专政”论,对文艺界实行“全面专政”,疯狂摧残从中央到地方的文艺界领导人和著名文学艺术家,把他们打成“黑帮”、“牛鬼蛇神”、“叛徒”、“特务”、“反革命分子”,强加种种罪名,一批批被罢官、抄家、揪斗、游街、赶进“牛棚”甚至投进监狱。中国文联、作协和各文艺协会以及各地方分会都被打成“修正主义”的“裴多菲俱乐部”而“彻底砸烂”。1971年林彪叛国身亡后,江青一伙贼心不死,不断大反所谓“文艺黑线回潮”,继续打击革命文艺工作者。林彪、江青的长期摧残迫害,致使大批文艺界领导人和文学艺术家失去了许多工作和创作时间,损害了身体健康,甚至付出了鲜血和生命。到1978年,全国文联224名委员中,已故者76名;1966年以前,中国作家协会共有会员1059人,到1979年减少到865人,逝世194人;1963年全国剧协会员共2693人,到1979年剩下2160人,去世454人,下落不明的79人。其他各协会会员也都损失严重。据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初步统计,十年浩劫中被迫害致死或因受严重摧残而先后逝世的著名作家、诗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和艺术家共169人,其中包括老舍、田汉、阿英、赵树理、柳青、周立波、何其芳、杨朔、郭小川、闻捷、魏金枝、海默、韩北屏、方之、萧也牧、冯雪峰、邵荃麟、王任叔、侯金镜、徐懋庸、董秋斯、傅雷、周信芳、盖叫天、马连良、焦菊隐、蔡楚生、郑君里、袁牧之、崔嵬、郑律成、马可等。

二、扫荡文学艺术作品。林彪、江青一伙从围剿《海瑞罢官》、《三家村札记》、《燕山夜话》等作品入手,以“封、资、修的黑货”为帽子,对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进步的,革命的文艺作品,进行了长达10年之久的大扫荡,使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一片荒芜,杂草丛生。他们在《纪要》中鼓动“要破除对所谓三十年代文艺的迷信”,“要破除对中外古典文学的迷信”,把30年代以来、特别是17年中创作的大批有价值的文艺作品诬蔑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长期进行口诛笔伐,如小说《刘志丹》、《保卫延安》、《红日》、《红岩》、《青春之歌》,《红旗谱》、《小城春秋》、《三家巷》、《苦斗》、《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山乡巨变》、《三里湾》、《大波》、《茫茫的草原》、《乘风破浪》、《上海的早晨》、《风雷》、《在和平的日子里》、《普通劳动者》等,电影《兵临城下》、《抓壮丁》、《战上海》、《燎原》、《怒潮》、《达吉和她的父亲》、《北国江南》、《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洪湖赤卫队》等,戏剧《李慧娘》、《谢瑶环》、《关汉卿》、《龙须沟》、《茶馆》等,都被糟塌和批判。对于“文革”中创作的有背于他们意志的作品,更是不断地横加剿灭,如1973年至1976年,“四人帮”先后把湘剧影片《园丁之歌》,晋剧《三上桃峰》和电影《创业》、《海霞》打成“文艺黑线回潮”的“典型”,其间还制造了所谓“无标题音乐”和“黑画展览”事件,无所不用其极。

三、践踏文艺理论批评。林彪、江青在《纪要》中将开国后文艺界提出的一些有理论或实践意义的文艺观点,拼凑成所谓“黑八论”,即“写真实”论、“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现实主义深化”论、“反‘题材决定’”论、“写中间人物”论、“时代精神汇合”论、“反‘火药味’”论和“离经叛道”论,把这些观点作为“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和所谓三十年代文艺的结合”的“文艺黑线”的“代表性论点”大加挞伐,宣称要“缴掉那些所谓‘文艺批评家’的械”,要“把文艺批评变成匕首和手榴弹,练出二百米内的硬功夫”。 十年浩劫中,林彪、江青一伙只许他们对进步的文艺创作和理论进行“横扫”,对“样板戏”和“阴谋文艺”大肆吹捧,不容任何一点不同的声音存在,造成一家鼓噪,万马齐喑的局面。对敢于说点真话的文艺批评,他们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比如,1969年11月,上海市煤气公司工人桑伟川写了《评〈上海的早晨〉》一文,同“四人帮”写作班子的“丁学雷”对这部长篇进行诬蔑的文章辩论,《文汇报》把桑的文章作为“毒草”发表出来。1971年1月,张春桥指使丁学雷撰文反扑。在他们策划和指挥下,对桑进行长期批斗,并戴上“现行反革命分子”帽子,投入监狱达7年之久。在否定正确的文艺理论和扼杀正常的文艺批评的同时,他们杜撰并抛出所谓“根本任务论”、“三突出”、“从路线出发”、“主题先行”等一整套谬论,致使唯心主义横行,形而上学猖獗,把文艺理论批评阵地弄得乌烟瘴气,毫无科学性、学术性和艺术性可言。

林彪、“四人帮”的一套荒谬做法,破坏了共产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扼杀了社会主义文艺的生机,毒化了文艺空气,禁锢了人们的精神,这是文学界十年浩劫根本之所在。但是,有压迫就有反抗。“在那个时期,文艺界的许多同志和朋友,正气凛然地对他们进行了抵制和斗争。在我们党和人民战胜林彪、‘四人帮’的斗争中,文艺工作者作出了令人钦佩的、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何火任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948-194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5/20 20: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