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未名社
释义
未名社

现代文学社团。1925年8月成立于北京。鲁迅是发起人和领导者,其他成员有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和曹靖华。鲁迅发起成立未名社的动机是帮助青年作者发表他们的译著。成立之初,未名社的日常工作由韦素园负责,社址选在北京新开路韦素园的宿舍,1926年迁马神庙西老胡同1号。1928年4月,山东督军张宗昌曾呈请北洋军阀政府将未名社作为共产党机关查封,并逮捕了李霁野等3名未名社成员。未名社启封后,于同年10月在景山东街40号开设了门市部。

未名社出版过《莽原》半月刊共2卷46期,继之又于1928年1月改出《未名半月刊》共2卷24期,另外还印行了《未名丛刊》、《未名新集》。未名社对外国文学,特别是俄国、苏联文学的翻译介绍比较重视,出版了韦素园译的《黄花集》(北欧诗歌小品集)、《外套》(果戈理作),李霁野译的《往星中》、《黑假面人》(安特列夫作)、《不幸的一群》,曹靖华译的《第四十一个》(拉夫涅夫作)、《烟袋》、《白茶》、《蠢货》,韦丛芜译的《穷人》、《君山》等。鲁迅后来回顾未名社的活动时说:“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失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然而未名社的译作,在文苑里却至今没有枯死的。”(《忆韦素园》)

1927年以后,韦素园因病不能过问社事,鲁迅离京南下,无法经常供稿,李霁野到天津,曹靖华远在海外,韦丛芜在政治上转向,未名社开始解体。

鲁迅为未名社付出过巨大的劳动,为其他成员改稿编稿,垫付出版费,并把论文集《坟》、散文集《朝花夕拾》、译作《出了象牙之塔》和《小约翰》交给未名社出版。1931年5月1日,鲁迅宣布退出未名社,标志着未名社解体。

李怀亮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33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17: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