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上高监司
释义
上高监司

元散曲套数。曲牌为〔北正宫·端正好]。刘时中作。全曲包括前、后两套。前套曲15支曲组成,后套长达34支曲,是元代散曲中篇幅最长的作品。由于作品直接表现了元代社会现实,反映了元代吏治的腐败,因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被视为元散曲中的“新乐府”。作品前套一开始便写道:“众生灵遭魔障,正值着时岁饥荒。谢恩光拯济皆无恙,编作本词儿唱。”言明写作缘由。接着对大旱之年灾区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进行了真实地描绘;对富户商人借灾发财,官吏利用灾荒营私舞弊的丑恶现象进行了揭露;同时也颂扬了赈济灾民、施行仁政的高监司。作品后套则主要谈钞法。叙述了库藏的积弊和官吏贪赃枉法及与商人的狼狈为奸,揭示了钞法变更中的种种积弊,并针对上述情况向官府提出了一些建议。后套虽在暴露官场腐败和社会弊病上较前套更为具体,但思想性、艺术性均不及前套,且存在对高监司过分吹捧,对农民起义持有偏见的局限。关于这两套散曲的写作时间以及高监司究竟是何人,学术界尚有不同看法,对作品中一些具体内容的解释也众说纷纭,迄无定论。但一般认为,后套在写作时间上早于前套。《上高监司》不仅字数上为元散曲之最,其叙述性的描写和“陈言献策”的形式在元散曲中也是极为少见的。

石晓奇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68-26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