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余冠英
释义
余冠英1906—

当代中国文学史家。原籍江苏省松江县;6岁时迁居扬州。1922年考入江苏省立第8中学(后改名为扬州中学),曾任扬州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会长。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起初学历史,后改为中国文学。1931年本科毕业,留校担任助教。抗日战争时期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讲师、副教授,后转任文学院教授。自1940年9月起,主编《国文月刊》历5年之久,该刊物在当时学术界很有影响。抗战胜利后任清华大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古代文学研究组组长。1955年,文研所划归中国科学院,仍任原职。197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兼《文学遗产》杂志主编,1985年退休,任文学研究所顾问、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此外,曾任第3届全国人大代表,第5、6届全国政协委员,以及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会员。

余冠英对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有独创的见解。他指出,中国诗史上有两个突出的时代,一是建安到黄初,即曹植、王粲的时代;一是天宝到元和,即是杜甫、白居易的时代。他认为: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虽然早就表现在《诗经》之中,但是构成一个传统,却是汉以后的事,不能不归功于汉乐府。基于对诗歌史的精湛认识,余先生多年来致力于乐府诗的研究,并由此而对汉魏以来的诗歌也有深刻的研究。他曾在清华大学及西南联大讲授“中国文学史”和“汉魏六朝诗”等课程,并发表了不少有新颖见解的研究心得,或分析乐府诗的形式特征,或诠释词句,言之有据,令人信服。这方面的论文大多辑集于《汉魏六朝诗论丛》一书之中。

长期以来,余冠英以相当大的一部分精力从事古典诗歌的选注工作,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具的眼力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去芜存菁的选择鉴别。他的选本注释,一方面对前人的旧说作了科学的整理吸收,显示出深博的功力;另一方面又在篇义解说和词句注释上有许多精辟的创见。因此他的选本不仅以其选目精萃、注释稳妥使古典诗歌爱好者受益,而且以其学术性、科学性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其成果主要有:《乐府诗选》、《诗经选》、《诗经选译》(1979年再版时与《诗经选》合并)、《三曹诗选》、《汉魏六朝诗选》等。

长期以来,余冠英还作了大量科研组织工作,主持参予了不少集体研究项目。他作为总负责人兼上古至隋段的主持人,参加撰写《中国文学史》(3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出版)。又主持了《唐诗选》的编注工作。还参加整理校点《乐府诗集》。

韦凤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053-305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3:5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