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余治
释义
余治1809—1874

近代戏曲作家。字翼廷,号莲村,又号晦斋、寄云山人等。江苏无锡人。幼时家贫,9岁读书于塾,15岁训蒙里中,以馆谷养亲。道光十五年(1835)补金匮学附生。 十九年(1839)肄业于江阴县暨阳书院。二十二年(1842)应江阴少尹姚某之聘,就署教读。以乡塾旧有读本《神童诗》、《千家诗》诸书词意卑陋,仿其体例别撰五七言诗以课童蒙,名曰《发蒙必读》,不署姓氏,刻印分送,各塾争相传写。后又撰《续神童诗》、《续千家诗》。二十五年(1845)集资设义塾数处,供贫家子弟读书。二十八年(1848)以其地多溺女,倡立“恤产保婴会”。先后曾五应乡试不中,至咸丰二年(1852)“乃绝意进取,专以挽回风俗,救正人心为汲汲”(吴师澄《余孝惠先生年谱》)。八年(1858)由附生保举训导,加光禄寺署正衔。同治五年(1866)充广方言馆监督。六年(1867)赴上海,在上海县城西设普育堂。十三年(1874)病卒于苏州。

余治是第一个创作大量皮黄剧本的文人剧作家,一生编撰皮黄剧本数十种,并组织一班孤苦无告的穷孩子,成立童伶戏班,请梨园老艺人教戏,自己亲自指导排练,赴各地演出。虽“资用屡困,谤讥屡作”,仍“力经营之不少衰”(郑官应《<庶几堂今乐>跋》)。郑振铎评曰:“他并不用传统的昆曲来组成他的剧本。他的剧本唱白,乃采用的是当时流行的‘皮黄调’的式样。这是他的足以自立于中国戏史上的一端”(《文学大纲》第44章第1节)。所撰皮黄剧本共30余种。现存《后劝农》、《活佛图》、《同胞案》、《义民记》、《海烈妇记》、《岳侯训子》、《英雄谱》、《朱砂痣》等28种,辑为《庶几堂今乐》初集、二集,有光绪间刊本。尚有《苦节记》、《状元福》、《巧还报》、《人兽记》、《五雷报》、《孝友图》等数种,已佚。其他作品有《尊小学斋诗文集》6卷、《得一录》8卷,皆刊行于世。

梁淑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052-305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7: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