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毕沅 |
释义 | 毕沅1730—1797 清代学者、诗人。字纕蘅,又字秋帆,号灵岩山人。镇洋(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举人为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乾隆二十五年,以一甲第一名成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升左庶子。出为甘肃安肃道,擢陕西按察使、布政使、巡抚,转河南、山东巡抚,升湖广总督,病卒于任上。死后,清廷说他镇压农民起义不力,籍没其家产。他通经学、史学与小学,也能诗文。喜与文人名士过往,好延客著书,聘人讲学。在史学家邵晋涵、章学诚等协助下,他历20年时间,四易其稿,撰成《续资治通鉴》220卷。此书系对旧史加以剪裁而成,有叙事详而不芜之称。又招致洪亮吉、孙星衍、汪中等人,校辑整理《经训堂丛书》,共21种162卷,包括《山海经》、《吕氏春秋》等,以校勘精审著称。其它著作还有《传经表》、《经典辨正》、《关中中州山左金石诸记》等。他的诗歌有一定的社会内容,如《贫士吟》描写下层文人的生计艰难,《寒女吟》写贫家女子婚嫁失时,《荆州述事诗》记荆州大水,饥民遍地,《打麦词》写农民歉收却忙于打麦应付赋税。这些诗风格朴实自然,语无雕饰。著有《灵岩山人诗集》44卷,《文集》8卷。 丁夏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922-192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