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蒋孔阳
释义
蒋孔阳1923—

当代文艺理论批评家。四川省万县人。幼年时在万县上学,爱好文学和哲学。“七七事变”后阅读了鲁迅、郭沫若、冰心等人的作品,在其兄带领下到重庆读高中。1941年入中央政治学校经济系,课余阅读宗白华、林同济的文章,开始对美学有兴趣。1946年毕业后到镇江中国农民银行任行员。1948年至1951年到上海任海光图书馆编译,在林同济的指导下,读西方文学名著,写书评,出版了小册子《巴尔扎克书讯》。1951年11月起调复旦大学,历任中文系讲师、副教授,1980年任教授,从事文艺理论和美学的教学。兼任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文艺理论、美学、艺术教研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组成员,上海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1956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蒋孔阳对美学、文艺理论有较深入的研究。他的文章说理明澈,旁征博引。1956年前后,学习借鉴苏联的文艺理论,结合中国文学的实际,写作出版了《文学的基本知识》(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出版)。在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他撰文参加,有关文章后收入《美学与艺术评论集》等论著中。当时,关于美的本质问题学术上分为3派:一是主张美是主观的,以吕荧和高尔泰为代表;二是主张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三是以朱光潜为代表的,认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蒋孔阳则把美作为社会现象。他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这一种现象,它既不是事物本身的自然属性,也不是个人意识的产物,而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属性。”(《论美是一种社会现象》,载“学术月刊”1959年第9期)他的著述还有《论文学艺术的特征》(新文艺出版社1957年出版)、《德国古典美学》(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形象与典型》(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出版),《美和美的创造》(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蒋孔阳美学艺术论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其中《德国古典美学》于1986年获上海市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美和美的创造》获上海市社联特等奖。

翟超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66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2: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