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艾芜
释义
艾芜1904—

现代作家。原名汤道耕,笔名艾芜、刘明、吴岩等,四川新繁人。“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他阅读了一些新书刊。1921年考入成都师范。1925年因不满于旧教育和反对旧婚姻,怀着“劳工神圣”的信念出走到云南昆明做杂役,同时写了些新诗和旅途杂记。1927年漂泊缅甸,在克钦山中做马店伙计。是年冬去仰光,为一和尚所收留,在其鼓励下写了短篇小说《老憨人》,此后连续写了许多篇。他还做过小学教师、副刊编辑。1930年,因同情缅甸农民暴动被英国殖民政府逮捕,旋被驱逐回国,抵上海,与同学沙汀共同研究文学创作,致函鲁迅请教创作问题。1932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做发展工人文艺通讯员的工作,同时写了一些小说。其作品大都写流浪者形象,有浓郁的边地色彩。他走的是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其作品的某些浪漫主义情调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上。1933年被当局逮捕,后经鲁迅和其他友人营救出狱。是年发表了颇有影响的《咆哮的许家屯》。翌年发表了描写流浪者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山峡中》。在上海期间,出版了小说集《南国之夜》、《南行记》、《山中牧歌》、《夜景》、《海岛上》、《逃荒》,中篇小说《春天》、《芭蕉谷》,散文集《漂流杂记》等。1937年抵武汉,后转湖南、桂林,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8年在重庆大学任教。这期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荒地》、《秋收》、《黄昏》、《冬夜》等,中篇小说《江上行》、《落花时节》(《春天》的续篇,后合并为长篇,取名《丰饶的原野》)、《乡愁》、《一个女人的悲剧》等,散文集《杂草集》、文学理论《文学手册》,还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故乡》、《山野》。

新中国成立后,艾芜曾任重庆市文化局长、文联副主席。1952年去东北鞍山体验生活,翌年创作了长篇小说《百炼成钢》。在50年代,他还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新的家》、《夜归》、《艾芜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初春时节》、《欧行记》,论文集《浪花集》。1961年冬到1962年春,去云南边地进行调查,引起今昔交感的情思,写了《南行记续篇》。1965年春到四川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着手写长篇小说《春天的雾》。十年动乱开始,他受到迫害,一度被关进监狱。粉碎“四人帮”后,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四川分会副主席。他创作成绩卓著。第一次把西南边陲的奇异风光和殖民地人民的苦难与斗争带到文学作品中来,是他对现代文学的一个独到的贡献。1978年后出版了《艾芜短篇小说选》、《艾芜小说选》、《艾芜近作》。

周葱秀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26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