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元诗纪事 |
释义 | 元诗纪事 以诗系事的元诗诗评汇编。45卷。清人陈衍编纂。清人较重视元代诗歌,清初顾嗣立所辑的《元诗选》是影响相当大的诗总集。钱大昕曾认为《元史》疏芜,想采各家诗文集及笔记改修《元史》,但后来只利用以上资料辑为《元诗纪事》。钱大昕的《元诗纪事》似为未完稿,且未见传本。晚清“同光体”诗人陈衍有感于“唐、宋、金诗皆有《纪事》,而元独无”(《元诗纪事自叙》),于光绪年间开始着手编辑《元诗纪事》。本书较早的“石遗室”刻本仅为初编24卷,民国十年(1921)二月,由商务印书馆排印出版了45卷全帙,并于民国十四年、民国二十四年再版,并收入《国学基本丛书》、《万有文库》,流传比较广。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了经李梦生校点的《元诗纪事》新版本。 关于本书的编辑宗旨,陈衍曾明言:“至元诗,则顾选初二三集及癸集家数已灿然大备,纪事之体,当搜罗一代佳作,散见于笔记小说各书者,不宜复收寻常无事之诗矣。”所以本书是比较典型的“纪事”体诗评汇编。全书共收入元代诗人800余人的诗作(有些人只收入了断句),但其中尚有误收入的宋人及其诗作;另外,也从子部或方志等杂著中收入了所谓神仙鬼怪之作和扶乩诗等内容。 本书卷首有光绪十二年(1888)的陈衍自叙、凡例。卷1为元文宗、元顺帝,卷2为元顺帝太子,卷3—27大致按时间先后收入了数百名元代诗人,卷28为元代割据者,卷29为“流贼”,卷30为金代遗老,卷31为宋代遗老,卷32为无时代的诗人,卷33为道流,卷34为释子,卷35为宫掖,卷36为闺阁,卷37为女冠,卷38为尼姑,卷39为妓女,卷40为藩属,卷41为无名氏,卷42为乩,卷43为仙神鬼怪,卷44为梦,卷45为歌颂铭谣谚谶谜等。陈衍为了编纂有元一代诗的纪事,先后征引了近400种书籍,评价了几乎所有元代的重要诗人,其收入诗人的数量虽然远不及《元诗选》(包括癸集),但由于编纂宗旨不同,本书同样扩展了对元诗的了解,成为研究元诗以至元史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正如陈衍在《元诗纪事初编叙》中所说,由于资料及见闻的局限,本书尚有不少错漏之处。同一诗人被收入不同的卷中,就是主要问题之一。比如元代前期诗人张楧,字仲实,号菊存。《元诗纪事》卷7收入张楧(误作张瑛),而在卷12又收有“张菊存”。另外,本书的诗人小传尚有一些错误。比如元代诗人郭畀,字天锡,为丹徒人;元初另有郭天锡,字祐之,号北山,为大同人。本书在卷12的郭天锡(郭畀)小传中,沿前人之误将此两人混为一人。 杨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99-50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