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毛奇龄 |
释义 | 毛奇龄1623—1716 清代学者、文学家。一名甡,字大可,号西河。萧山(今属浙江)人。早年曾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失败后改名换姓,逃匿江湖间。清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不久称疾归里,著述以终。著有《西河合集》。他是清初的著名学者,同时也擅长文学。能诗会文,兼工词曲;理论创作,俱有建树,不过成就都不是很高。其文纵横恣肆,穷极精微,以论辩见长,但时亦不免于乖舛诞妄、鄙俚不经之病。其诗则初承云间派遗绪,与西泠派诗人共相倡和,为陈子龙所称赏;后来又进一步从唐诗上溯至六朝,大抵辞采纷披,思路绵邈,颇能出人意表之外。如《秦淮老人》、《赠柳生》诸作,宛转抒写家国之感,情调凄凉而多有唐人韵致。在清初普遍从唐诗趋向宋诗的诗风大转移之际,确乎能够不为时尚所动。他亦能词,其小令学“花间”,兼有南朝乐府风味。他还能作曲,著有杂剧两种:《不卖嫁》、《不放偷》。当时他同毛先舒、毛际可二人齐名,有所谓“浙中三毛,文中三豪”之称。 朱则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94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