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傅山
释义
傅山1607—1684

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字青主,别署公之佗,号啬庐。阳曲(今属山西)人。明诸生。明亡后,居土穴,着红衣(以示不忘朱姓的明王朝),号朱衣道人,又有真山、浊翁、石道人等别名。康熙十八年(1679)征举博学鸿词科,被迫至京,但宁死不肯应试,不与世人来往。特授中书舍人,又托病辞归。晚年有意避世,徜徉于山水之间。

傅山学问渊博,成就较高,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尤重视子书。他将子书与经书放在同等地位,提倡“经子不分”,打破了传统学术中的儒家正统地位,开清代研究诸子的风气。他在学术上颇以“异端”自命,曾说:“老夫学老庄者也,于世间诸仁义事实薄道之,即强言之,亦不能工”(《霜红龛集》卷17)。他以佛学解《庄子》,以训诂诠注《墨子》、《公孙龙子》等,时有独到见解。乾嘉时期汪中、毕沅等研究诸子,庄述祖、阮元考证金石,许多创见得益于傅山。

傅山诗宗杜甫,亦取径钟惺、谭元春,却不局限于一家。他的诗可分前后期。前期主要抒写恢复明室的志向,如作于明亡第2年的《乙酉岁除八绝句》:“纵说今宵旧岁除,未应除得旧臣荼。摩云即有回阳雁,寄得南枝芳信无?”借盼望雁信,抒发怀念故国、渴望恢复的心情。又如《秋径》:“剑求一人敌,杯中万虑冥。悠然篱菊志,可不咏荆卿。”表现了亡后诗人心情的沉痛和抗清的决心。后期的诗则多写隐居读书的生活。前后期诗风也有明显变化:前期的诗奇横雄杰,蕴蓄隽永;后期趋于清淡自然,富于情趣。傅山的文章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序传、题跋、碑记、墓铭、杂文、札记、论说等都有创作,往往寄慨深沉,发前人所未发。《清史稿·遗逸传》评论他的诗文说:“崛强自喜,后信笔抒写,徘调俗语,皆入笔端。”傅山才华横溢,他还精通医术,工金石篆刻,善画山水墨竹等。著有《霜红龛集》40卷,《附录》3卷,并作有杂剧剧本《八仙庆寿》、《骄其妻妾》,传奇剧本《红罗镜》。

徐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760-576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