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吴伯箫
释义
吴伯箫1906—1982

现代散文家。原名熙成,字伯箫,曾用笔名山屋、天荪。山东莱芜人。1924年曲阜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孔府教了1年家馆。192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后,曾参加革命活动并与同学编辑进步文艺刊物。1931年毕业于北师大英语系。其后任教于青岛大学(后改为山东大学)、济南乡村师范、山东省教育厅、莱阳乡村师范。1938年4月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11月随抗战文艺工作组到晋东南前线工作。次年5月回延安,任职于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调边区教育厅任科长。1943年曾入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起,先后在华北联合大学、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教育学院担任行政领导工作。1954年调北京,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并任文学讲习所所长。1963年入中央高级党校学习1年多。1978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吴伯箫的文学创作集中于散文,1925年发表于《京报·副刊》的《白天与黑夜》是他的处女作。1931年曾将6年中发表于报刊的散文约40篇结集为《街头夜》,因“九·一八”事变的发生而未能出版。1937年以前,他的散文小品偏重于抒情,文辞优美,主要抒发个人生活的感慨,也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转而致力于纪实性散文的创作,以质朴的文笔记述华北抗日军民在反侵略战争中的动人事迹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面貌。建国以后,他在抒情、叙事并重的小品散文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并在60年代初形成他散文创作的高峰,在我国当代散文中自成一家。他出版的散文集有《羽书》、《潞安风物》、《黑红点》、《出发集》、《烟尘集》、《北极星》、《忘年》、《吴伯箫散文选》。另外,有从英文转译德国诗人海涅的长诗《波罗的海》。

张先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923-292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