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文学月报1
释义
文学月报1

现代文学期刊。月刊。1932年6月10日创刊于上海,同年12月15日出至第5、6期合刊号后因被国民党政府查禁而终刊。共出6期。姚蓬子编辑,第3期起改由周起应(周扬)编辑,上海光华书局发行。

《文学月报》是“左联”机关刊物之一,它在理论和创作上对当时的左翼文艺运动都有较大影响。刊物曾发起组织过几次重要的文艺理论讨论,如鲁迅和J.K.(瞿秋白)关于翻译问题的通信,重点就翻译中信、达、雅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探讨,互相坦诚地交换了意见;正敬(茅盾)、宋阳(瞿秋白)和方光焘等人,参加了文艺大众化的讨论,他们就大众文艺的内容和形式等问题发表了意见,推动了讨论的深入进行。鲁迅和茅盾还分别就连环图画这一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呼吁艺术家们对此予以重视;谷非(胡风)和绮影(周扬)的文章,参与了和“自由人”以及“第三种人”的论争,批评了他们对“普罗文学”的看法。《文学月报》在创作上强调深入生活,反映现实,刊物发表的丘东平的《通讯员》、丛喧(丁玲)的《夜会》、金丁的《孩子们》、徐盈的《旱》等一批作品,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刊物对当时刚发生不久的“东北事件”和“上海战争”给予了很大关注,相继刊出“一·二八事变的回忆”和“九· 一八周年”两个特辑,发表了茅盾、洪深、柳亚子、叶圣陶等人的纪念文章和张天翼的小说《最后列车》、田汉的剧本《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等有影响的作品。刊物还发表了茅盾反映大上海壮阔生活的长篇小说《子夜》的片断,洪深表现农民斗争的剧本《五奎桥》,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主要撰稿人还有巴金、白薇、沙汀、杨骚、方英(阿英)、楼适夷、沈端先(夏衍)、谢冰莹等。

张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11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20: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