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明德 |
释义 | 张明德1900—1973 白族著名民间歌手。生于云南剑川金华板洞河村。张明德幼时读过几年私塾,学过木匠,后因父母年老而开始务农。在劳动中,他结识了不少老歌手,从他们那里学习了许多传统的本子曲,熟练掌握白族民歌的格式、韵律和风格,从而开始创作,自编自唱自弹。但是,他的艺术爱好和艺术才能受到了无理的摧残,伪乡公所张贴布告明文规定:“弹弦唱曲者受罚”。张明德在家乡无法立足,只好背起三弦到处流浪。解放后,张明德获得了新生。为支援进军西藏,他自动报名修筑滇藏公路,其间,他创作了《筑路歌》、《援藏运粮》、《二万五千里长征》等,鼓舞民工斗志,加速筑路的进程,为此,在公路通车庆功大会上,张明德被评为一等功臣。1954年,张明德被吸收到剑川县文化馆,从事文艺宣传工作,不拘时间、不论地点、不讲条件地为群众演唱,跑遍了剑川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街道巷衢、工地庙宇。他创作的《歌唱志愿军》、《二十四朵花》、《妇女翻身》、《向雷锋同志学习》、《水库鸳鸯》、《金鸡三唱》、《献给子弟兵》等等,是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的好作品。1960年,张明德到北京出席了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亲切接见,兴奋之际,他当即弹唱一首白族调《老木逢春》,表达了他对党、对毛主席无比热爱的情怀。从北京回来后,他更加强学习,积极创作,重要的作品有《集体生产是方向》、《岩场创业记》、《大公无私女队长》、《铁龙颂》等等。由于他对白族本子曲的继承、改革、发展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他先后被吸收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中国作协云南分会会员,并当选为县、省人民代表、州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张明德受到残酷迫害,1973年12月7日含冤而死,终年73岁。 罗伟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281-328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