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新诗的经验主义的提倡与反响
释义
新诗的经验主义的提倡与反响

现代文学大事。1920年10月,胡适在《梦与诗》一诗的“自跋”中写道:“这是我的‘诗的经验主义’(Poetic empiricism)。简单一句话:做梦尚且要经验做底子,何况做诗?北京一位新诗人说‘棒子面一根一根的往嘴里送’;上海一位诗学大家(指胡怀琛——编者)说‘昨日蚕一眠,今日蚕二眠,明日蚕三眠,蚕眠人不眠!’吃面养蚕何尝不是世间最容易的事?但没有这种经验的人,连吃面养蚕都不配说。——何况做诗?”胡适关于新诗创作经验主义的提倡,对当时的新诗坛颇有影响。这种主张指导下所写的诗,一般都重白描,轻比兴,忽略想象的作用。1926年6月,周作人在《语丝》第82期发表《〈扬鞭集〉序》,反对诗的经验主义,说:“新诗的手法我不很佩服白描,也不喜欢唠叨的叙事,不必说唠叨的说理,我只认抒情是诗的本质。”并批评胡适一派的诗“缺少一种余香与回味”。1935年8月,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指出,胡适提倡诗的经验主义,“是以描写实生活为主题,而不重想象”,因此有人把这种诗归入“自然主义”。

潘颂德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05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