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何洛
释义
何洛1911—

现代文艺理论家。笔名何鸣心。四川丰都人。在高中读书时,因阅读鲁迅、郭沫若、茅盾的作品,对文艺产生了兴趣。1928年入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经济系学习。1930年在东京参加左翼文艺研究会。留学日本期间,受到高尔基和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德永直以及左翼文艺理论家秋田雨雀、藤森成吉、村山知义等的影响,积极学习马列主义和社会科学。1930年翻译德永直的小说《没有太阳的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留日学生会归国代表之一,要求国民党政府对日宣战,并在上海参加民众反日救国会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被捕。1937年出狱后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初调马列学院编辑部任日文组组长,后又调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1939年秋,随新成立的华北联合大学奔赴晋察冀根据地,1940年起任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主任和华北大学研究室副主任。1941年在《五十年代》杂志(晋察冀版)发表《易卜生在中国》。解放初期在《人民日报》发表过评论苏联早期影片的文章。1958年出版文艺性传记《李凤莲》(中国青年出版社)。还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等报刊上发表过不少旧体诗、杂文和文艺论文。历任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主任、名誉主任,北京市文艺学会会长,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长等。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6年以后,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先后在《社会科学战线》和《文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形象思维的客观基础与特征》、《形象思维的认识作用》和《评<形象思维再续谈>》(与人合写)等论文。

汪大钧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01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