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陈大悲
释义
陈大悲1887—1944

现代剧作家。笔名大悲、蛹公等。浙江杭州人。青年时期曾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未毕业即加入文明戏班。他是春柳社的重要成员之一。春柳社解散后到北京,在蒲伯英办的《白话报》和《晨报》上发表文章批评文明戏,提倡爱美戏剧。1921年,同沈雁冰、欧阳予倩、汪仲贤、熊佛西等组织民众戏剧社,并积极为《戏剧》月刊撰稿。同年11月又发起组织北京实验剧社,积极研究戏剧艺术理论,创作和翻译现代剧本。1922年民众戏剧社改为中华戏剧社,他与蒲伯英接办《戏剧》月刊和合办人艺戏剧专门学校,任教务长。1928年到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任职,并参加戏剧演出。1935年组织上海乐剧院,翌年又在南京组织新华剧社。1940年春,在汪精卫伪政府外交部任职,曾参加伪“和平文学”运动。后到武汉组织话剧团,1944年在武汉去世。一生致力于戏剧运动、戏剧理论研究和戏剧创作,是“五四”前后戏剧界的活跃人物,中国话剧的先驱者和爱美戏剧的倡导者,在戏剧理论、戏剧教育和戏剧创作方面均有贡献。戏剧理论著作有《爱美的戏剧》、《戏剧ABC》、《表演术》等;剧作有《浪子回头》、《美人剑新剧》、《良心》、《说不出》、《爱国贼》、《忠孝家庭》、《维持同化》、《虎去狼来》、《父亲的儿子》、《王三碧血》、《幽兰女士》、《英雄与美人》、《西施》等。其剧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艺术上则追求刺激性。30年代后,写了一些如《红花瓶》和《人之初》等礼拜六体的小说,编写了《到上海去》、《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关云长忠义千秋》和《西施》等电影剧本。

汪大钧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39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0: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