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奂生 |
释义 | 陈奂生 当代作品人物形象。高晓声系列短篇小说《“漏斗户”主》(载《钟山》1979年第2期)、《陈奂生上城》(载《人民文学》1980年第2期)、《陈奂生转业》(载《雨花》1981年第3期)、《陈奂生包产》(载《人民文学》1982年第3期)的主人公。作者描写的是处在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中国江南水乡的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在《“漏头户”主》里,陈奂生心地单纯、老实肯干、不善谋划,因而在近10年时间里“年年亏粮,越亏越多”,经常饥肠辘辘,被一些人讥讽为“‘漏斗户’主”。他总是默默地低着头,即使饿得头昏目眩,还是同社员们一起下田劳动,“既不松劲,也不抱怨”。他的思想本来就很简单,当了“‘漏斗户’主”之后,他的简单的思想又“高度集中在一个最简单的事情——粮食上”,盼望有朝一日能改变缺粮挨饿的景况,但又没有信心。1978年落实了超产奖励的“三定”政策和兑现分配方案,陈奂生比前一年多分1346斤粮。当确认了面对的是“凿定了”、“不变了”的事实时,他的泪水便象瀑布般地“直泻而出”了。在《陈奂生上城》里,摘掉了“漏斗户”主帽子的陈奂生,悠然自得地进城卖“油绳”,因突发感冒,被县委书记吴楚派车送到县委招待所,住一宿花了5元钱,超过他劳动7天所得工分,于是他从感激到惊讶到恼火到懊悔到用“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安慰,以见过大世面的人自诩。在《陈奂生转业》里,由于陈奂生同吴楚有那么一点关系,便被大队干部们动员出来担任队办工厂采购员,通过已经升任地委书记的吴楚,开后门买原材料,他在外面跑了16天,态度虔诚,感动吴楚,靠吴楚的面子购得4吨材料,自己也得了600元奖金。这笔“飞来的横财”简直把他“惊呆了”。他反复琢磨:“难道这是应该的?”在《陈奂生包产》里,因为陈奂生得了奖金,发了“横财”,于是有人让他请客,有人向他借钱,干部接见他、表扬他、要他介绍经验,弄得他“诚惶诚恐”。经过堂兄陈正清提醒,害怕“将来政策一变,说声‘退赔’”,不仅自己逃不掉,“还要害吴书记呢”。于是他决心辞掉采购员职务,仍旧去干那种田、卖“油绳”的“老本行”。 1983年,花城出版社将上述4篇作品加上作者于1978年、1982年写的与陈奂生形象有关的《柳塘镇猪市》和《书外春秋》两篇小说,取名《陈奂生》,列为“花城从书”之一出版了单行本。 史燮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423-342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