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宫外史·光绪亲政记 |
释义 | 清宫外史·光绪亲政记 现代5幕话剧。杨村彬著。1941年创作。重庆国讯书店1943年10月初版。列入“国讯文艺丛书”。1943年3月14日中央青年剧社在重庆首演。导演杨村彬。这是作者计划创作的以“清宫外史”为题的系列剧的第1部。 剧本以甲午海战为背景,围绕慈禧(后党)和光绪(帝党)之间的斗争,揭露清王朝的昏庸腐败。1894年春,光绪亲政不久,想整顿朝纲,抵制外侮。但慈禧仍掌握大权,垂帘听政。光绪几次提出对日开战,均遭训斥。相反,慈禧用选妃加紧对光绪的控制。秋天,光绪召见李鸿章、翁同龢,商议对日作战计划。翁同龢空有一番“尊王攘夷”的清议,李鸿章虽掌北洋水师,但受慈禧控制,使光绪一筹莫展。而选妃仪式步步紧逼。这时忽传前方捷报,光绪再次提出对日宣战,仍遭训斥。10月初,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光绪起用恭亲王重掌军机,处分李鸿章,罢免军机大臣孙毓纹,廷杖总管李莲英,触怒了慈禧,一场迫害光绪和珍妃的阴谋在加紧进行。慈禧60大寿之日,颐和园大摆宴乐,但战火迫近天津,人人自危。李鸿章星夜晋京告急,慈禧被迫宣布派李鸿章到日本求和。1895年春,李鸿章在日本签订卖国投降条约,举国上下一片声讨,慈禧盛怒之下,强迫光绪称病,辞退恭亲王,罢免翁同龢,处死太监寇连材。这时,兴中会革命已经兴起,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当时重庆《新华日报》曾发表署名文章认为:“从《秦良玉》到《清宫外史》,在杨村彬先生是一个飞跃的成功”,“意味着一种现实主义精神的起点”,“在运用时代言语和控制时代性格之点上,获得满意的成功”(江安流《〈清宫外史〉所感》)。 萧凌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50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