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李顺大
释义
李顺大

当代作品人物形象。高晓声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初载(雨花》杂志1979年第9期)里的主人公。为了建造3间住房,翻身农民李顺大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率领全家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为了帮助哥哥实现“造屋”的目标,他的妹妹甚至推迟了婚恋日期。经过6年积攒,材料备齐了,“大跃进”运动也开始了。作为这场运动“跟跟派”的李顺大,把他那份“私有财产”“统统归了公”,事后才发现那原来是“自家人折烂污”。面对着那些“倒坍了的炼铁炉和丢弃在荒滩上的推土车”,他想起“从儿子手里夺下来的糖块,想起了被耽误了的妹妹的青春”,不禁“睁着泪眼,迎凤唏嘘”。从1962年开始,中共中央制定了农村工作“60条”,李顺大靠买饴糖的收入,到1965年又积聚了“差不多能造三间屋的钞票”。但是“文化大革命”中,他却成了“革命”对象,钱被造反派拿走,人被公社专政机关传去“交代”问题,颇受了点“皮肉之苦”,于无可奈何之时唱起“那悲惨、沉重、愤怒”、使“空气也颤抖”、令人落泪的“稀奇歌”。斗转星移,浩劫过后,他又重新开始了造屋的进程。到1977年冬天,他通过送香烟之类的办法,终于备足了料,那梦寐以求的目标,在30多年中三起两落,眼看就要实现了。“作者在刻画李顺大那善良、忠厚、坚韧不拔而又掺杂逆来顺受成分的性格时,融进了他对中国劳动农民至亲至爱的情谊和对建国30年来曲折历史道路的清醒认识。在李顺大性格和他周围的环境愈是发生尖锐冲突的地方,我们就愈是深切地感到左的错误对于土改以后迫切要求改善生活境遇的我国农民的严重打击,就愈是感到排除‘左’的干扰、端正党的路线对于使农民群众真正摆脱千百年来贫困命运的极端重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新时期文学六年》)

史燮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78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1: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