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李双双
释义
李双双

当代作品人物形象。李準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和电影《李双双》里的女主人公。这是一个聪明、漂亮、勤劳、“有股子冲劲”的农村青年妇女。她17岁出嫁,担负起替丈夫喜旺生儿育女、洗衣做饭的家务。喜旺称她是“俺那个屋里人”、“俺那个做饭的”,生了孩子改叫“俺小菊她妈”。村里人则管她叫“喜旺家”、“喜旺媳妇”或“喜旺嫂子”,很少有人知道她叫“李双双”。“土改”前她经常挨喜旺的打,“土改”后贯彻了婚姻法,喜旺害怕双双闹离婚,才“把拳头收了起来”。合作化后,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喜旺改变了在家里一个人说了算的习惯。后来双双上了民校,一心一意学文化;家里安了有线广播,双双又“喜欢听新闻、听报告”,思想变化很大。1958年春天村里掀起兴修水利的高潮,双双坚持要参加,喜旺不乐意,为此夫妻俩打了一架。为了让自己以及全村妇女从家务事中解放出来投身“大跃进”运动,李双双一鸣惊人地在村头贴出了建议办食堂的大字报,得到乡党委支持。在推选炊事员的会上,双双以“像刀子裁一样”的话语,保荐了喜旺。可是喜旺是缺乏原则性的人,在后来工作中被富裕中农孙有利用,做了损害集体利益的事。双双又毛遂自荐,做了食堂的炊事组长。她在工作中坚持“政治挂帅”,公道正派,铁面无私,开动脑筋,改进伙食,成绩显著,倍受群众欢迎,当了模范。喜旺也觉得她比自己高大了。

1961年,作者把小说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鉴于农村食堂已经被定为“浮夸风”产物,于是李双双在小说中当炊事员的故事在影片中就被作者改成记工员,但人物那激公好义、“敢说敢笑”的性格基调并未变。影片强化了她和喜旺在家庭生活中的矛盾,突出了她公而忘私但却通情达理的品格。观众看了影片后说:“李双双这个家庭过得有原则,过得新!”“这一个农村生产队要办好,硬是得几个李双双!”(李準《向新人物精神世界学习——〈李双双〉创作上的一些感想》)李双双成了生活中那种激公好义、敢想敢干的人的“共名”。

史燮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71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