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舜臣 |
释义 | 李舜臣 (1499-1559)字懋钦,又作懋卿,一字梦虞,号愚谷,又号末村居士。山东青州府乐安(今广饶)人。生于弘治十二年(1499)九月十七。正德十四年(1519)举于乡,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户部主事,父丧,守制归。起补吏部主事,历员外郎,迁郎中,十三年出为江西提学佥事。转南国子监司业,就迁尚宝司卿。在南京凡八年,召拜北太仆卿,以庙灾自陈,未履任而报罢。闲居二十年,屡荐不起,嘉靖三十八年正月初八卒,年六十一。性简重慎群,读经重汉儒注疏,为文专尚风格。与李开先同乡齐名,交甚厚,开先称其为“诗文而兼经济者”,又曾仿李攀龙作《九子序》,而以舜臣为首。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其《愚谷易解》二卷又《读易外编》﹑《春秋左传考例谷梁三例》﹑《五经字义古今考》又《籀文考》﹑《乐安县志》二卷﹑《愚谷集》十卷又《符台集》二卷。现存《愚谷集》十卷刻于隆庆时,其中诗四卷,分题《部署稿》﹑《金陵稿》﹑《江西稿》﹑《归田稿》,有王世贞﹑孔天胤序,而诸经学之作未见传。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二一录其诗十一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录其诗一首,“小传”记云:“懋卿与李伯华(李开先)才名相颉颃,并繇吏部左迁,并以京堂罢免,皆为嘉靖初权贵人所齮龁。伯华家居,纵酒度曲,颓然自放。懋卿壹意经术,《易》﹑《诗》﹑《书》﹑《三礼》﹑《左传》,分日读之,每六日一易……伯华后懋卿两科,而致仕先于懋钦,会则夜易数烛,离则月不乏书,有作必走使相示。两人学业不同,而志趣诉合。”清黄宗羲《明文海》录其文三篇。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三九录其诗二首。《四库全书》据隆庆刊本收《愚谷集》十卷,《总目》“提要”谓其 “诗格雅饬,而颇窘于边幅,所长所短,皆在于斯。文皆古质,而稍觉有意谨严,或铲削太过,故王世贞尝有‘体制纤小’之讥。然于时北地(李梦阳)﹑信阳(何景明)之学盛行于世,方以钩棘涂饰相高,而舜臣独以朴直存古法。其序记多名论,而《西桥逸事状》一篇,触张璁﹑桂萼之锋,直书不讳,文出之日,天下咋舌,抑亦刚正之士矣。”清宋弼《山左明诗钞》卷九录其诗二十八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一五录其诗二首。近人赵愚轩《青州明诗钞》卷二录其诗二十七首。生平见李开先《李公合葬墓志铭》(《李中麓闲居集》卷八)﹑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七﹑《(雍正)山东通志》卷二八之三。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