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曹于汴 |
释义 | 曹于汴 (1558-1634)字自梁,号贞予。山西平阳府安邑(今运城)人。万历十九年(1591)乡试第一,二十年进士,授淮安府推官。二十五年征授吏科右给事中,转左,进都给事中。三十八年典外察,次年典京察,擢太常寺少卿,移疾归。光宗立,以太常少卿召,至则改大理寺少卿,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京察,事竣,进左副都御史。天启三年(1623),吏部缺右侍郎,廷推冯从吾,以于汴副,有旨特用于汴,于汴以从吾名位先己,义不可越,四辞不得,遂引疾归。明年,起南京右都御史,辞不拜。崇祯元年(1628)召拜左都御史,时朝廷党争,有劾于汴与尚书孙居相﹑侍郎程启南等山西籍官员为“西党”,请皆放黜,又劾于汴朋奸六罪,因辞归。三年回乡,七年正月十九卒于家,年七十七,赠太子太保。史称于汴笃志励学,操履粹白,有古大臣风。尝从高攀龙﹑冯从吾讲学。著有《共发编》四卷(存天启间重刊本),记其在淮安任推官讲学安定祠,与门人问答之语。又有《曹门学则》四卷,明末马之驎刊本。清张廷玉《明史·艺文志》著录其诗文著述《仰节堂集》十四卷,现存天启四年刻本,首高攀龙﹑冯从吾及其弟子辛全序,内文十卷,收序记志铭祭文等一百二十余篇﹑尺牍二十余篇,诗四卷,收古近体诗三百七十余首。后又有清康熙二年(1645)弘运书院刊本及乾隆二年(1737)增修本。《四库全书》收《仰节堂集》十四卷,《总目》“提要”谓其“诗文亦在理学﹑举业之间,或似语录,或似八比。盖平生制行高洁,立朝风节凛然,震耀一世,远者大者志固有在,原不以笔札见长”。清黄宗羲《明文海》录其文《四书疑问序》一篇。清范鄗《续重棘编》初集录其文三篇。生平见钱谦益《安邑曹公神道碑》(《牧斋初学集》卷六二)﹑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五九﹑清邹漪《启祯野乘》卷二﹑清张廷玉《明史》卷二五四。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